看看那些才是夫妻生活有個難拆隱形炸彈!
夫妻生活有個難拆隱形炸彈誰父母在誰就唱主場
女友發現,自從婆婆來了之後,老公就成了“寶貝”。
寶貝永遠不知道自己該睡幾個小時。每天晚上10點鐘起,老媽就開始叫,“該睡覺了!”11點又叫,“怎麼還不睡?”終於到了正常就寢時間──12點,老媽那邊簡直天塌了,“哎呀,我的寶貝!怎麼受得了!”
寶貝在外永遠吃不好。每天下班,老媽就迎到門口,瞅瞅兒子的肚皮,“今天吃得好嗎?”“出去了,還是在公司吃的?”要是晚了飯點,或是喝酒了沒吃飯,那可不得了,“哎呀,我的寶貝!弄壞了身體怎麼辦?”
有一次,寶貝感冒,女友和婆婆一起去買藥。婆婆張口就說,“我的寶貝,感冒了。”售貨員看看婆媳倆,“誰的寶貝?”婆婆答,“我的。”售貨員看著老太太,眼睛都睜圓了,“請問,你的寶貝多大了?”女友苦笑,“我是她家童養媳,你說她的寶貝多大?”
男友發現,自從岳母來了之後,老婆就成了“公主”。
公主要拖地,老媽奪過拖把,“你怎麼能幹這個,手都磨粗了。”公主要做飯,老媽飛奔過去,“哎呀,別又燙手了!”公主給孩子忙前忙後,老媽就坐在一旁抹眼淚,“哎,到頭來,還是跟我一樣,什麼都得自己來!”
搞得男友很崩潰,好像自己娶了個掉入凡間的公主,本來養尊處優,到了他這兒就吃苦受累,簡直生活得水深火熱,言外之意很明顯──這個男人太沒用,沒讓你過上好日子!
誰的老媽來了,誰受用,還真是不爭的事實。相信不少家庭都是如此吧,夫妻雙方,本來勢均力敵,一方的父母一到,局勢馬上變得分外明朗──那就是,誰的父母在,誰唱主場。就算你不想唱這個主場,父母也要推著你上。有的時候,主角一入戲,粉絲一登場,戲也就這麼演下去了。
有的父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會不露痕跡。他們很清楚,每個孩子在父母眼裡都是塊寶,所以,在寵愛自己孩子的時候,也捎帶別人一把。這類父母懂得兩種場合,兩種戲路。只有自家人在的時候,怎麼過分都無所謂,有協力廠商在場,就要改變戲路了,甚至會故意搞一下平衡。不止一次聽到有人說,“他媽對我比對他還好。”“婆婆和媽怎麼不一樣!”誰都知道這不太現實,可是能讓人產生這種錯覺,婆婆們也算道行不淺。 有的父母,對自家孩子愛得肆無忌憚不及其餘,卻不自知。他們率性而為,一看到兒女受苦,就有上演《媽媽,再愛我一次》的衝動,完全不顧身邊是否有人受不了那刺激。這類父母通常行事單一,到哪兒都是一個路數,到了兒女家,照舊把家裡的故事搬到這裡演一齣,卻沒意識到其實場景、人物、時間都嚴重錯了位。身邊太多朋友抱怨,“兒子一報飯,菜譜馬上變!”“一下班,就像闖入了別人家!”其實說的都是這類父母。
還有的父母,就是做表率,你也要和我一樣。這類父母的內心邏輯很簡單,你搶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能讓他低於從前的所有待遇。他在家裡標準是五星級,你就不能四星半;我愛他是A,你只能是A+。總之,讓自己的孩子上位,是他們的最終目的,儘管他們從不承認。他們從心底覺得,你本應拿過接力棒,起碼和他們同心協力,讓他們的寶貝下半輩子更幸福,卻從沒換個角度想一想,他們的寶貝,能拿出多少給你幸福。
認識一位元母親,在女兒家總是抱怨女婿故意睡得很晚,為第二天賴床找藉口;到了兒子家,同樣的行為,則變成了兒子辛苦啊,太辛苦,每天睡不了幾個小時。在女兒家覺得女兒辛苦不容易,什麼都得操心;到兒子家又心疼兒子為了賺點錢,連命都快搭上了。總之,都是自己家孩子吃苦受累,別人家孩子坐享其成。你聽得都要笑,她還在義憤填膺。
父母駕到,開啟了家庭勢力新角逐。兩個人的時候,誰強誰弱,誰主外誰主內,是鬥爭的產物,也是既定格局。父母一到,無論是為強者助威,還是為弱者不平,都會擾動原有的關係模式,讓這個已歸於沉寂的家庭火山,再次活躍起來。父母們並不過分的本意,總能讓很多貌似太平的事情,蒙上一股炸藥味兒。父母們有意無意的干預,也能讓本來心平氣和的兩個人,突然變得劍拔弩張。
父母駕到,也讓童年的你和現實的你突然碰到了一起。父母想延續的,其實是你的童年,你在他們那兒得到的,到了伴侶這兒,他們不想讓你失去。你可能都已經遺忘了的童年自我,突然被他們復活。你想要溫暖,就得與現實打架,無論打贏打不贏,實際上你已經承認自己在退行。這有點像你已經適應野外生存,父母偏把你拉在羽翼下,那麼結果呢?你一定知道,那就是不再願意承擔。
女友敲來一行字:真想自己的親媽!男友放下電話:去他媽的公主!
──本來感情很好、都很擔當的兩對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