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冠心病的“四不宜”飲食禁忌你知道嗎?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簡稱。心臟是人體的重要器官,它的作用就好比是一個永不停止工作的泵,隨著心臟每次收縮將攜帶氧氣和營養物質的血流經主動脈輸送到全身,以供給各組織細胞代謝需要。

心臟自身的氧氣和營養又如何得到呢?

在主動脈的根部分出兩條動脈,負責心臟本身的血液迴圈,稱為冠狀動脈。

由於脂質代謝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質沉著在原本光滑的動脈內膜上,在動脈內膜一些類似粥樣的脂類物質堆積而成白色斑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

據有相關專家指出,冠心病病患的增加,多和患者的飲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針對這樣的問題,相關專家也提出了以下冠心病患的飲食“四不宜”,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據相關專家指出,冠心病患的飲食四不宜具體如下:

編輯推薦:

冠心病丹參配 冠心病中醫調理方法

西洋參對冠心病的作用 三七西洋參的功效有什麼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 盤點七個可致冠心病的元兇

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若連續長期進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可使血脂進一步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加,動脈樣硬化斑塊容易形成,最終導致血栓復發。肥肉、動物內臟、魚卵、花生等含油脂多、膽固醇高的食物應少食;全脂乳、奶油、蛋黃、肥豬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內臟、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等應忌用或少用;不宜採用油炸、煎炒、燒烤烹調。

蛋白質應少攝入

有不少市民認為,蛋白質是維持心臟健康必需的營養物質,從而進食大量的蛋白質食物。據專家介紹,蛋白質不易消化,容易增加心臟的負擔。所以攝入蛋白質應適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以每公斤體重不超過1克為宜,牛奶、優酪乳、魚類和豆製品對防治冠心病有利。

不宜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白酒、麻椒、麻辣火鍋等,還有熱性食物如濃茶、綠豆、羊、狗肉等都不宜於冠心病人食用。

進餐過飽易誘發心絞痛

相關專家溫馨提醒,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當胃擴張後,會引起血壓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多。所以,冠心病患者,要避免暴飲暴食。

患冠狀動脈疾病的人,大約99%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所以,冠狀動脈性心臟病實際上就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而導致冠狀動脈的管腔嚴重狹窄、阻塞時,即可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從而發生一系列的症狀(如胸悶、心絞痛等),甚至發生心肌梗塞而危及生命。這種病變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其實質是心肌缺血。所以也稱為缺血性心臟病。

正常動脈血管壁一船分三層:內膜、中層和外膜。內膜是一層光滑的扁平上皮細胞,極為纖薄而光滑,可保證血液在動脈中的流動暢通無阻;中層由平滑肌組成,有收縮和舒張功能:外膜比較疏鬆,是一層保護組織。正常的動脈管壁相當柔軟而富有彈性,能隨心臟有節動地舒張和收縮。動脈因各種原因失去彈性而變硬,醫學上統稱為動膝硬化。

動脈硬化根據其原因、後果和病理形態的不同,大體上可分為3種類型:

①細小功脈硬。的增厚變硬,主要發在高血壓病人的動脈中層鈣化。多發生在四肢的中等大小的動脈,一膠不引起管腔狹窄,不產生症狀。

②動脈粥樣硬化。常發生在大型動脈,如主動脈、冠狀動脈、腦動脈等重要部位的血管。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與脂質代謝障礙,特別是與坦固醇代謝降礙有密切關係的疾病。病變早期,血液中的膽固醇及其他脂質和複合糖類在動脈內膜中沉澱下來,繼而引起內膜纖維組織增生,內膜逐漸隆起、增厚,形成肉眼能夠看到的灰黃色斑塊;以後斑塊不斷擴大,中心部分因營養不足而發生軟化、崩潰,可見黃色“粥樣”物質;再以後動脈的中層也有脂質沉澱下來,而且中層的彈性纖維和乎滑肌纖維斷裂,血管內膜下逐漸發生纖維組織增生,還有鈣質沉澱下來,結果,動脈管壁就變脆、變硬,管腔變窄,這種病變稱為動脈粥樣硬化。它是導致心肌缺血、冠心病的最主要原因。

編輯推薦:

冠心病丹參配 冠心病中醫調理方法

西洋參對冠心病的作用 三七西洋參的功效有什麼

冠心病的發病原因 盤點七個可致冠心病的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