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虛寒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元戎六合湯。 證候表現:脈息沉微,赤白帶下,腹中痛,陰中亦痛,經來愆期,子宮虛冷,不能成孕,婦人甚也。 病因病機:子宮虛冷。 處方:宜元戎六合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脈息沉微,赤白帶下,腹中痛,
2017-03-05 8 -
臉上長粉刺原因分析 七招解決粉刺煩惱
臉上長粉刺可是一件煩人的事情!那長粉刺是什麼原因呢?粉刺的形成是因為毛孔的油脂堆積,一般跟內分泌、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有關係。形成粉刺的原因有很多,稍不注意就中招了。愛美的MM們趕緊對號入座,跟臉上的粉刺說拜拜吧。 長粉刺原因一:經常性洗臉
2017-03-05 24 -
下焦寒濕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東垣固真丸。 證候表現:白帶久不止,臍腹冷痛,陰中亦痛,經水不止,或因崩後,脈弱無力而酸疼。 病因病機:由於虛也。 處方:宜東垣固真丸。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白帶久不止,臍腹冷痛,陰中亦痛,經水不
2017-03-05 32 -
瓜蒂吹鼻散
【處方】瓜蒂2-7枚,赤小豆2-7粒,秫米2-7粒,丁香2-7粒。【制法】上為細散。【功能主治】黃疸。面目爪甲皆黃,心膈躁悶。【用法用量】取如豆大納鼻中,痛搐之。須臾當出黃汁,或從口中出升餘即愈。若病重者,如1豆不愈,即複納鼻中,即效。【
2017-03-05 30 -
陰虛火盛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芩柏樗皮丸、治陰虛火盛方。 證候表現:李梴曰:瘦人多熱,脈數,外症潮熱。 病因病機:乃陰虛火盛也。 處方:芩柏樗皮丸不止。 處方:用地骨皮一兩、生地五兩、酒十盞煎三盞,分三服。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
2017-03-05 6 -
小腸熱結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之。 證候表現:治帶下少腹冤結而痛者。 方用:先以十棗湯下之;次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之。 處方:十棗湯。 處方:苦楝丸。 處方:大玄胡散。 治則治法:是先攻後補之法也。 出處:《證治準繩·
2017-03-05 8 -
胃寒氣竭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酒煮當歸丸。 證候表現:亦有帶下而背惡寒,心下痛,嘔噦不止,小便遺而不知,其脈沉緊而澀,按之空虛者。 病因病機:此三陽真氣俱竭,為胃寒之極也。 治則治法:非溫補之則滑脫不除。 處方:酒煮當歸丸。 出處:《女科心法》·赤白帶(篇
2017-03-05 5 -
滾涎丸
【處方】天南星(炮)半夏的功效與作用(慢火炮裂,生薑的功效與作用60克,取汁浸一宿,焙乾)白僵蠶(炒,去絲嘴)各30克 豬牙皂角的功效與作用7.5克(去皮、弦,炙黃色)【制法】上藥研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祛除風痰。治小兒
2017-03-05 5 -
肝木乘脾型帶於病
治療方法:加味歸脾湯、秘旨安神丸。 病因病機:有驚怒而木乘土位,濁液下流者。 證候表現:其證必心神恍惚,或作跳動,鬱鬱少食。 處方:治宜安心神、(秘旨安神丸。)養脾氣。(加味歸脾湯。) 出處:《女科心法》·赤白帶(篇)·木乘土位 原文:
2017-03-05 6 -
怒傷肝脾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加味逍遙散、歸脾湯。 病因病機:有鬱怒傷損肝脾者。 證候表現:其證必腹脹脅痛,肢體如麻,或作晡熱。 處方:宜解脾鬱、(朝用歸脾湯。)清肝火。(夕用加味逍遙。) 出處:《女科心法》·赤白帶(篇)·鬱怒傷肝脾 原文:有鬱怒傷損肝脾
2017-03-05 10 -
科學家找到愛滋病毒的藏身之處
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細胞,這種細胞在愛滋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一發現將有助於開發用於消除潛在病毒儲主的新療法。科學家將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雜誌(PLOS Patho
2017-03-05 14 -
幹棗杏仁丸
【處方】幹棗的功效與作用肉(焙)1兩,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雙仁,研)1兩,烏梅的功效與作用肉(焙)1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銼)1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功能主治】口舌乾燥。【用法用量】每服1丸,不拘時候含化。【摘
2017-03-05 9 -
歸芍六君子湯
【處方】歸身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各6克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4.5克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各3克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5克【功能主治】補氣血。主脾胃不健,氣血兩虧所致之咳嗽痰多,納少,神疲,膨脹腹滿,
2017-03-05 17 -
蕁麻疹和愛滋病有關係嗎
蕁麻疹是一種常見的皮膚過敏疾病,愛滋病感染者常會伴隨一些皮膚症狀,對於二者不太瞭解的人,當皮膚出現皮疹時,常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愛滋病。那麼蕁麻疹和愛滋病有關係嗎?蕁麻疹是愛滋病症狀嗎? 蕁麻疹是什麼病 1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一種皮膚
2017-03-05 96 -
小腸虛熱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四物五苓各半湯。 病因病機:下截之血,小腹主之,有因血虛而虛熱陷下小腸。 證候表現:致小便澀痛,色白如泔,或成砂粒。 治則治法:不可作淋治,用冷劑。 處方:宜四物五苓各半帖和煎。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
2017-03-05 5 -
感應膏
【處方】木香3分,丁香3分,肉豆蔻3分,乾薑3分,杏仁的功效與作用30個,巴豆的功效與作用30個,百草霜1分,硇砂3分(細研)。【制法】上為末,用麻油少許煉熟,下黃蠟1兩熔了,放溫同前藥一處攪和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飲食不消,肢體倦
2017-03-05 4 -
肝經濕熱型帶下病
病因病機:若肝經濕熱下注。 證候表現:症見帶下量多色黃或黃綠,質粘稠,或呈泡沫狀,有臭氣,陰癢;煩躁易怒,口苦咽幹,頭暈頭痛;舌邊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則治法:治宜清肝利濕止帶。 處方:龍膽瀉肝湯(《醫宗金鑒》)。 出處:《中醫婦科學
2017-03-05 2 -
瓜蔞根湯
《治疫全書》卷四:瓜蔞根湯【處方】瓜蔞根2錢,葛根的功效與作用2錢,石膏2錢,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錢,香附的功效與作用1錢。【功能主治】風溫,喘渴多睡,痰氣喘促等。【用法用量】水煎,溫服。【摘錄】《治疫全書》卷四《婦人良方》卷二十一月(《集
2017-03-05 10 -
脾腎兩虛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八味丸、歸脾丸。 證候表現:下如雞子白狀,脾腎虛也,腰腿酸疼,面目浮腫。 病因病機:脾腎虛也。 治則治法:必脾腎雙補。 處方:宜歸脾丸、八味丸。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下如雞子白狀,脾腎虛也,腰腿酸
2017-03-05 5 -
濕痰下注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蒼術。 證候表現:其證必頭暈吐痰,胸滿喘,或得食稍緩者也。 病因病機:有如氣虛而濕痰流注下焦者。 治則治法:法當升提以益其氣。 處方:補中益氣東加茯苓、半夏、蒼術。 出處:《女科心法》·赤白帶(篇)·氣虛
2017-03-0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