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赭石

赭石

別名:代赭石、釘頭赭石、紅石頭。

性味:苦, 寒。

歸經:歸肝、心經。

形態特徵:本品為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 多呈不規則的扁平塊狀。 暗棕紅色或灰黑色, 條痕櫻紅色或紅棕色, 有的有金屬光澤。 一面多有圓形的突起, 習稱“釘頭”;另一面與突起相對應處有同樣大小的凹窩。 體重, 質硬, 砸碎後斷面顯層疊狀。 氣微, 味淡。

赭石的用法用量

用法:9~30g, 先煎。

炮製:赭石:除去雜質, 砸碎。

煆赭石:取淨赭石, 砸碎, 照煆淬法(附錄Ⅱ D)煆至紅透, 醋淬, 碾成粗粉。 每100kg赭石, 用醋30kg。

赭石的功效作用

功效:平肝潛陽, 降逆, 止血。

主治:用於眩暈耳鳴, 嘔吐,

噫氣, 呃逆, 喘息, 吐血, 衄血, 崩漏下血。

赭石的禁忌

孕婦慎用。

①《本草經集注》:畏天雄。

②《藥性論》:乾薑為使。

③《日華子本草》:畏附子。

④《本草蒙筌》:孕婦忌服。

⑤《本草經疏》:下部虛寒者, 不宜用;陽虛陰萎者忌之。

⑥《得配本草》:氣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赭石的附方

①治傷寒發汗, 若吐、若下, 解後, 心下痞梗, 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三兩, 人參二兩, 生薑五兩, 代赭一兩, 甘草三兩(炙),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 以水一鬥,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溫服二升, 日三服。 (《傷寒論》旋覆代赭湯)

②治宿食結於腸間, 不能下行, 大便多日不通。 其證或因飲食過度, 或因恣食生冷, 或因寒火凝結, 或因嘔吐既久, 胃氣沖氣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兩(軋細), 樸硝五錢, 乾薑二錢, 甘遂一錢半(軋細,

藥汁沖服)。 熱多者去乾薑, 寒多者酌加乾薑數錢。 嘔多者, 可先用赭石一兩、乾薑半錢煎服, 以止其嘔吐。 嘔吐止後再按原方煎湯, 送甘遂末服之。 (《醫學衷中參西錄》赭遂攻結湯)

③治逆氣上沖奔逼, 息道滯塞不通:赭石(打碎)三兩, 陳皮二兩, 桃仁、桂、吳茱萸各半兩。 加姜、水煎。 (《禦藥院方》赭石湯)

④治諸呀呷有聲, 臥睡不得:土朱(朱)不拘多少, 為極細末, 米醋調, 時時進一、二服。 (《普濟方》)

⑤治急慢驚風, 吊眼撮口, 搐搦不定:赭石, 火燒醋淬十次, 細研水飛, 日干。 每服一錢或半錢, 白湯調下, 連進三服。 見腳脛上有赤斑, 即是驚氣已出, 病當安也。 無斑點者不可治。 (《仁齋直指方》)

⑥治吐血, 衄血:血師一兩(火煆、米醋淬、盡醋一升), 搗羅為面。 每服一錢, 白湯下。 (《斗門方》)

⑦治腸風血痢久不愈:赭石二兩(火燒、醋淬二次),

柿餅一個(煮爛)。 搗為丸, 梧子大。 每早服二錢, 白湯下。 (《方脈正宗》)

⑧治崩中淋瀝不止:大赭石研為細末, 醋湯調服。 (《普濟方》)

⑨治妊娠胎墮, 下血不止:地黃汁和代赭末, 服方寸匕。 (《千金方》)

⑩治牙宣:赤土、荊芥。 同為細末, 揩齒上, 以荊芥湯漱。 (《百一選方》)

⑾治喉痹腫痛:紫朱煮汁飲。 (《普濟方》)

⑿治赤眼腫閉:土朱二分, 石膏一分。 為末, 新汲水調敷眼頭尾及太陽穴。 (《仁齋直指方》)

⒀治一切瘡癤:土朱、虢丹、牛皮膠等分。 為末, 好酒一碗沖之, 澄清服。 以渣敷之, 幹再上。 (《朱氏集驗醫方》)

⒁治諸丹熱毒:土朱、青黛各二錢, 滑石、荊芥各一錢。 為末, 每服--錢半, 蜜水調下, 仍外敷之。 (《仁齋直指方》)

蒺藜 生鐵落 羅布麻葉 紫貝齒 青礞石 牡蠣 珍珠母 石決明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