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臁瘡

臁瘡其臨床特點是多發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內外側, 潰瘍發生前患部長期皮膚瘀斑、粗糙, 潰爛後瘡口經久不愈或雖已收口, 每因局部損傷而復發。 此病俗稱老爛腿。

現代醫學的小腿慢性潰瘍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多因久立或負重遠行, 過度勞累, 耗傷氣血, 中氣下陷, 以致下肢氣血運行不暢, 或形成惡脈氣血瘀滯, 肌膚失養, 複因損傷, 濕熱之邪乘虛而入, 發為瘡瘍, 肌膚潰爛, 經久不愈。

辨證論治

1.氣滯血瘀

主症:局部瘙癢不適, 皮膚褐色紅斑, 粗糙, 繼而紫黯腫脹, 或青筋顯露, 狀如蚯蚓, 或有皮膚破損,

有少許滲液。 舌邊有瘀點, 苔薄黃或白, 脈弦澀。

治法:理氣活血。

方藥:血府逐瘀湯。

2.濕熱下注

主症:瘡面色黯或上附膿苔, 膿水浸淫, 穢臭難聞, 四周漫腫灼熱, 或伴濕瘡癢痛。 舌邊有瘀斑, 苔黃膩, 脈數。

治法:清熱利濕, 和營消腫。

方藥:三妙散合萆薢滲濕湯。

3.脾虛濕盛

主症:瘡面色黯, 有少許滲液, 患肢浮腫, 食納欠佳, 腹脹, 面色少華。 舌淡苔膩, 脈沉無力。

治法:健脾利濕。

方藥:參苓白術散。

外治法:瘡面膿液腐肉較多時, 用紅油膏、九一丹油膏外敷;瘡面膿水已盡, 新肉難生時, 用生肌白玉膏或象皮生肌散油紗條外敷, 瘡周有濕瘡者, 瘡周可外敷青黛膏。 每日換藥一次。

其他療法

1.浸洗療法 局部紅腫, 滲液較多時, 宜先用馬齒莧、黃柏、蒲公英煎水外洗濕敷,

再用其他療法。

2.縛紮療法 每次換藥後用寬彈力繃帶纏縛整個小腿。

3.膠布粘貼 將膠布剪成寬為2cm, 長為超過潰瘍直徑兩邊各3cm的膠布若干條, 先用等滲鹽水清洗患部, 膠布粘貼從潰瘍上3cm開始, 第二條膠布寬度的一半貼在第一條膠布上, 另一半貼在瘡面上, 如疊瓦狀將瘡面封住, 直至超過瘡面下緣2cm為止。 包紮時須將瘡面邊緣稍用力向中間固定, 瘡面滲出少時每3~5天更換貼一次, 瘡面滲出較多時l~2天更換一次。 濕瘡和對膠布過敏者不宜使用本法。 使用本法時, 需至瘡面完全癒合後方能停止, 否則瘡面又會擴大。

預防護理

1.保護患肢, 避免破損, 宜穿彈力襪。

2.宜抬高患肢, 減少走動, 促使潰瘍早日癒合。

3.局部慎用腐蝕性強的藥物。

臁瘡是指發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潰瘍。 多發於小腿中下1/3交界處的內外側, 潰瘍發生前患部皮膚瘀斑、粗糙, 潰瘍形成後經久不愈, 易於復發。 本病的發生多因下肢惡脈不愈, 複因局部皮膚破損染毒所致。 外治法是本病的重要治療手段, 應與小腿結核性潰瘍、小腿癌性潰瘍鑒別。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臁瘡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臁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瘡面色黯, 有少許滲液, 患肢浮腫, 食納欠佳, 腹脹, 面色少華。 舌淡苔膩, 脈沉無力。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