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癤多發于皮膚淺表, 局部紅腫熱痛, 腫勢局限, 突起根淺, 範圍多在3cm以內, 易膿、易潰, 出膿則愈。 如感受暑邪引起者, 稱"暑癤";;如生於頭皮破如蛐蟮(蚯蚓)拱頭, 俗稱"蟮拱頭";, 破後形似螻蛄竄穴, 稱"螻蛄癤";;如反復發作, 日久不愈者, 稱"癤病";。

現代醫學的單個毛囊或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膿性炎症可參考本篇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暑癤多由於夏秋暑熱季節感受暑濕熱毒而成, 或由於天熱汗泄不暢, 暑濕熱毒留於肌膚, 引起痱子, 複經搔抓, 破傷染毒而成。 螻蛄癤多由於暑癤治療不當, 或護理不慎, 膿毒旁竄, 蔓延竄通引起。

多發性癤病多由於內鬱濕火, 又感風邪, 蘊阻於皮膚, 而且多與體虛有密切關係。

辨證論治

主症:初起先局部起紅疹, 並覺灼痛, 繼則硬結腫痛高起, 有的出現黃白色膿頭, 三、五日後潰破出膿, 膿栓脫落則紅腫漸消而愈。 若屬螻蛄癤, 則癤腫久潰不愈, 皮色紫褐;多發性癤病則此愈彼起, 反復發生。 本病一般無全身不適, 重者可見發熱頭痛, 咽幹口渴, 便秘溲赤。 苔黃脈數。

治法:暑癤宜清暑利濕;螻蛄癤一般無需內治, 如合併正虛, 宜補益氣血;多發性癤病宜祛風清熱除濕。

方藥:病輕者不必內治;暑癤宜選清暑湯;螻蛄癤合併正虛可選八珍湯;多發性癤病可選防風通聖散;如熱毒壅盛, 可加蒲公英、板藍根;大便秘結, 加芒硝。

外治法:初期膿未成,

可選千捶膏蓋貼, 或金黃散、玉露散, 用銀花露或菊花露調成糊狀敷於患處;中期膿已成, 宜切開排膿, 螻蛄癤如相互竄通, 應作十字擴創手術;後期膿潰後, 宜太乙膏摻九一丹蓋貼, 每日2~3次, 膿盡改用生肌散收口。

預防護理

1.少食辛辣油炸及甜膩食品, 忌食魚腥發物。

2.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澡、理髮、換衣, 保持皮膚清潔。

本病指發于皮膚淺表的急性化膿性病患, 其特徵為:局部色紅, 灼熱疼痛, 腫勢局限, 範圍多在3~6cm之間, 膿出即愈。 以夏秋季發病為多, 好發於頭面、頸項等處, 應與癰、顏面部疔等相鑒別。

結語:通過上文的介紹, 我們詳細的學習了關於癤相關知識, 我們知道了癤的臨床表現主要有初起先局部起紅疹, 並覺灼痛,

繼則硬結腫痛高起, 有的出現黃白色膿頭, 三、五日後潰破出膿。 如果大家想瞭解更多關於疾病的相關知識, 別忘了閱讀下一篇文章哦。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