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一包針、豆渣草、鬼針草、細毛鬼針草。
性味:味甘、微苦, 性涼。
歸經:歸脾、大腸、肺經。 入藥部位:為菊科植物鬼針草Bidens pilosa L.的全草。
三葉鬼針草的用法用量用法:用幹品10-15克, 水煎內服。
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患處。
炮製:夏秋採收, 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三葉鬼針草的功效主治功效:解毒消腫, 清熱鎮痛, 活血散瘀, 調氣消積。
主治:用於胃腸炎, 中暑腹痛, 細菌性痢疾, 感冒發熱, 急性喉炎, 淋證, 白濁, 痔瘡, 脫肛, 大小便出血, 糖尿病, 蛇傷, 肩周炎, 跌打損傷, 關節炎等。
三葉鬼針草的配伍1、治濕熱痢疾:三葉鬼針草、三顆針各30g,
2、治濕熱黃疸:三葉鬼針草、鳳尾草、茅草根各20g, 水煎服。
3、治小兒腹瀉:三葉鬼針草10g, 車前草10g, 水煎服。
4、治嘔吐:三葉鬼針草、蘇葉各9g, 水煎服。
5、治疔瘡:三葉鬼針草鮮品適量, 搗爛外敷。 (1-5方出自《新編中草藥圖譜及經典配方3》)
三葉鬼針草的相關論述《本草拾遺》:“主蛇及蜘蛛咬, 杵碎敷之, 亦杵絞汁服。 ”
算盤子根 大蕉皮 迎春花葉 毛大丁草 牛耳大黃 三白草 犁頭草 朱砂七 鹿茸草 十大功勞葉 了哥王 黃花稔 木槿花 粉苞苣 開口箭 大過路黃 火炭母草 通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