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卷柏30克 犀角屑15克 天竺黃15克 枳殼30克(麩炒微黃, 去瓤)赤箭15克 槁本15克 羌活30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5克(去蘆頭)芎藭15克 烏蛇60克(酒浸, 去皮、骨, 炙令黃)五加皮30克 麻黃30克(去根節)黃耆15克(銼)桑耳15克
【制法】上藥搗細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皮膚癮疹, 及風熱毒瘡。
【用法用量】每服6克, 空腹時以薄荷的功效與作用湯調下。
【注意】服藥期間, 忌食熱面、雞、豬、魚、蒜等。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二十四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卷柏散【處方】卷柏30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3克(銼, 微炒)黃耆30克(銼)白術23克 枳殼60克(麩炒微黃,
【制法】上藥搗篩為散。
【功能主治】治腸風腹痛, 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9克, 以水300毫升, 煎至240毫升, 去滓溫服, 一日服三至四次。
【摘錄】《太平聖惠方》卷六十
《聖濟總錄》一四二:卷柏散【處方】卷柏1兩, 枳殼(去瓤, 麩炒)1兩, 豬牙皂莢1兩。
【制法】上藥入一小藏瓶內, 以鹽泥固濟, 慢火燒透, 去火, 和瓶於濕地上, 用黃土罨一複時, 取出藥, 入麝香的功效與作用1錢, 同研極細。
【功能主治】因氣成痔瘺。
【用法用量】每服2錢匕, 溫酒調下, 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一四二
《聖惠》卷五十丸:卷柏散【處方】卷柏1兩, 龍骨1兩, 訶黎勒1兩(煨, 用皮),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須, 微炒), 縮砂1兩(去皮),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久痢不愈, 脫肛。
【用法用量】每服2錢, 食前以粥飲送下。
【摘錄】《聖惠》卷五十丸
《普濟方》卷三○一引孟詵方:卷柏散【處方】卷柏1兩, 荊芥穗1兩, 川烏1兩, 大艾葉的功效與作用1兩, 升麻(去下根節)1兩, 露蜂房1兩, 晚蠶沙1兩, 槁本頭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陰濕生瘡, 出汗癢甚。
【用法用量】每服2兩, 水3大碗, 煮取一半, 濾去滓, 先熏後洗, 瘡安即止。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引孟詵方
《聖惠》卷六十:卷柏散【處方】卷柏1兩, 當歸3分(銼, 微炒), 黃耆1兩(銼), 白術3分, 枳殼2兩(麩炒微黃, 去瓤), 白芍藥3分, 乾薑半兩(炮裂, 銼), 甘草3分(炙微赤, 銼), 芎?3分, 熟幹地黃1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腸風腹痛, 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3錢, 以水1中盞, 煎至6分,
【摘錄】《聖惠》卷六十
《聖惠》卷二十四:卷柏散【處方】卷柏1兩, 犀角屑半兩, 天竹黃半兩, 枳殼1兩(麩炒微黃, 去瓤), 赤箭半兩, 槁本五(半)兩, 羌活1兩, 防風半兩(去蘆頭), 芎?半兩, 烏蛇2兩(酒浸, 去皮骨, 炙令黃), 五加皮1兩, 麻黃1兩(去根節), 黃耆半兩(銼), 桑耳半兩。
【制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皮膚癮疹, 及風熱毒瘡。
【用法用量】每服2錢, 食前以薄荷湯調下。
【注意】忌熱面、雞、豬、魚、蒜等。
【摘錄】《聖惠》卷二十四
《得效》卷七:卷柏散【處方】卷柏(生土石塝上, 高4-5寸, 根黃如絲, 莖細, 上有黃點子, 只以柏枝曬乾用)、黃耆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髒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服2錢, 米飲調下。
【摘錄】《得效》卷七
《楊氏家藏方》卷四:卷柏散【處方】卷柏1分(鹽湯煮1時, 焙), 檳榔2分, 黑牽牛1分(生), 甘遂1分(生)。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寒濕腳氣腫痛, 不能履地。
【用法用量】每服2錢, 煎蔥白湯調下, 五更初服。 至辰巳間取下, 如魚凍相似, 當日只吃淡粥。
【注意】忌甘草1日。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四
《聖惠》卷七十五:卷柏散【處方】卷柏半兩,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半兩(搗碎, 炒令黃燥), 龍骨半兩, 當歸半兩(銼, 微炒), 熟艾半兩(微炒), 熟幹地黃半兩。
【制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妊娠傷動, 腹痛下血, 心煩。
【用法用量】每服2錢, 煎黑豆的功效與作用湯調下, 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五
《魏氏家藏方》卷十:卷柏散【處方】烏賊骨(燒令焦)半兩, 卷柏葉(酒浸, 炒)半兩, 白龍骨(煆)半兩。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體虛, 經水不正, 便血妄行。
【用法用量】每服2錢, 空心米飲或溫酒調下。
【摘錄】《魏氏家藏方》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