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酥油制

酥油制是炮製法之一。 將淨制或切制後的藥物, 加入一定量的酥油, 共同加熱處理的方法。 如《雷公炮炙論》中白花蛇:“采得, 去之頭兼皮鱗帶子了, 二寸許銼之, 以苦酒浸之一宿, 至明漉出, 向柳木炭火焙之, 令幹, 卻以酥炙之, 酥盡為度。 ”古代用酥炙的藥物還有肉蓯蓉、厚樸、皂莢、枇杷葉、蛤蟆等。 蒙吉族用黃油(牛奶中提取而得)制高良姜, 能增強藥物的溫補開胃作用。 補中益氣的甘草、黃芪酥制, 可協同增強補氣血作用;木香, 酥炙, 冶乾咳兩脅下滿(《普濟方》)。 酥油潤燥, 緩和香燥之性。 貝母, 去心, 酥炒, 治乾咳(《聖濟總錄》)。

認為酥油性潤, 襄助潤燥止咳。 虎骨、穿山甲等質地堅硬的動物骨骼、甲殼等藥物酥制後酥油滲入藥材內部, 使質地酥脆, 易於粉碎。 故張仲岩在《修事指南》中歸納為:“羊酥豬脂麻油塗燒鹹滲骨而易於脆斷。 ”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