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雄黃丸
【處方】安息香1兩, 朱砂半兩(細研), 硫黃半兩(細研), 雄黃1兩(細研), 阿魏半兩, 松脂4兩, 榴(柏)葉4兩, 蒼術4兩, 白芷3兩, 幹桃葉3兩。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時氣瘴疫。
【用法用量】雄黃丸(《普濟方》卷一五一)。
【摘錄】《聖惠》卷十六
方出《聖惠》卷五十二, 名見《普濟方》卷一九八:安息香丸【處方】朱砂半兩(細研), 虎頭骨半兩, 猢猻頭骨半兩, 砒霜半兩, 天靈蓋半兩, 阿魏半兩, 安息香半兩。
【制法】上為末, 入朱砂研勻, 於端午日午時, 用白團和丸, 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寒瘧, 手足鼓顫, 心寒面青。
【用法用量】男左女右,
【摘錄】方出《聖惠》卷五十二, 名見《普濟方》卷一九八
《本草綱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鑒》: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酒蒸成膏)3錢, 沉香3錢, 木香3錢, 丁香3錢, 藿香3錢, 八角3錢, 茴香3錢,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子5錢, 縮砂仁5錢,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錢。
【制法】上為末, 以膏和, 煉蜜為丸, 如芡實的功效與作用大。
【功能主治】小兒肚痛, 曲腳而啼。
【用法用量】每服1丸, 以紫蘇湯化下。
【摘錄】《本草綱目》卷三十四引《全幼心鑒》
《聖濟總錄》卷五十七: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研), 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炒)1兩, 阿魏(研)2錢。
【制法】上為細末, 醋的功效與作用研飯為丸, 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久冷腹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10丸, 空心以粥飲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七
《聖濟總錄》卷一四三: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分, 阿魏半分, 乳香1錢(3味1處研), 丹砂1分, 雄黃2分, 龍腦2分,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2錢(4味1處研), 砒霜1分(研細, 更入綠豆的功效與作用末2錢同研), 密陀僧(煆)2錢, 巴豆的功效與作用3粒(去皮心膜, 水1大碗浸1日, 6度換出, 細研出油)。
【制法】上藥先將安息香等三味一處入瓷器內, 用重湯煮, 或於飯甑上蒸一次, 再入淨缽內, 爛研成膏, 入諸藥, 為丸, 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久患腸風痔瘺諸疾, 或生鼠乳, 卒心痛, 食積, 心腹諸氣, 水瀉冷水諸痢。
【用法用量】每服1丸, 空心服。 腸風瀉血, 五痔漏膿血不止, 或生鼠乳, 並以好茶的功效與作用送下;卒心痛,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湯送下;食積, 陳曲湯送下;心腹諸氣, 以溫酒送下;婦人心痛、血氣,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四三
《聖濟總錄》卷九: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研)1兩, 乳香(研)1兩, 麻黃(去根節)2兩, 胡桃仁的功效與作用(湯浸, 去皮, 研)1兩半, 幹浮萍草(去土)1兩半。
【制法】上藥先搗麻黃、浮萍草為末, 與研藥拌勻, 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偏風, 半體不仁, 縱緩不收, 或痹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 以溫酒化下。 以汗出為效。
【摘錄】《聖濟總錄》卷九
《雞峰》卷十五: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2兩, 桃仁2兩, 虎杖2兩, 附子2兩,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2兩, 山茱萸2兩, 吳茱萸2兩, 柏子仁2兩, 木香2兩, 當歸2兩, 玄胡索2兩, 澤蘭1兩,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1兩, 乾薑1兩, 牡丹皮1兩, 黃耆1兩, 桂1兩, 蓯蓉1兩,
【制法】上為細末, 醋煮麵糊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血髒虛冷, 面黃肌瘦, 胸腹痞悶, 心腹絞痛, 嘔逆噁心, 面色黑鼾, 鬢髮脫落, 頭旅眼黑, 經候不勻, 腰腿疼痛, 脅肋脹滿, 不欲飲食, 手足煩熱, 肢節酸疼, 或寒或熱, 發歇無時。
【用法用量】每服20丸, 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雞峰》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五十二: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4兩(銼細, 入胡桃瓤4枚, 酒5升半同浸1宿, 來日濾出, 入沙盆研如糊, 用前酒調攪, 濾去滓, 入銚子內煎成煎), 磁石(醋淬)1兩, 沉香3分(銼), 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酒浸, 去皺皮, 炙)1兩, 巴戟天的功效與作用(去心)1兩, 桂(去粗皮)3分, 萆薢3分, 附子(炮裂, 去皮臍)1兩, 酸棗的功效與作用仁的功效與作用3分, 蒺藜子1兩(炒, 去角), 補骨脂(微炒)1兩,
【制法】上為末, 研桃仁同和勻, 入安息香煎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風虛, 腰膝疼痛, 陰痿緩弱, 言語混濁, 呼吸短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 以鹽湯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分, 五靈脂2兩半, 麻黃(去根節)半兩, 附子尖7個, 巴豆(去皮, 醋煮)半兩。
【制法】上五味, 搗羅四味為末, 研巴豆為膏, 入眾藥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濕溫傷寒4-5日後, 汗出, 肢體冷。
【用法用量】每服1丸, 麩炭上燒存性, 以生薑湯化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聖濟總錄》卷十二: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半兩(研), 肉蓯蓉半兩(酒浸, 切, 焙), 白附子半兩(炮), 羌活半兩(去蘆頭),當歸3分(切,焙),茴香子3分(炒),木香3分,天麻3分,桂3分(去粗皮),沉香3分,檳榔1兩(銼),幹蠍(去土)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芎?3分(14味為末),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研如膏)3兩,阿魏1分(白麵裹,發火內炮令黃熟為度,去面,研),硇砂1分(研),硫黃(研)1分。
【制法】先將桃仁、阿魏、硇砂、硫黃,用好酒5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和前藥末十四味;如硬,入煉蜜少許,為丸,每1兩分作15丸。
【功能主治】風冷及虛風頭昏,心胸疰悶,痰唾不下,飲食氣脹,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嚼服;以姜鹽湯送下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惠》卷二十三: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石菖蒲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丁香1兩,朱砂1兩(細研,水飛),沒藥3分,芎?1兩,椒紅1兩(微炒),天麻1兩,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天南星1兩(炮裂),幹蠍半兩(生用),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分(去蘆頭),麝香1分(細研),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冷,心腹四肢多疼,骨節時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五: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通明無砂石者)1兩,鉛丹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暗風癇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研)1分,乳香(研)1分,白膠香(研)半兩,地龍(去土,炒,搗為末)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7枚,沒藥(研)1分,胡桃仁(研)3枚。
【制法】上為細末,酒煎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注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酒化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陽起石(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鐘乳(研)1兩,白礬(熬令汁枯,研)1兩,木香1兩,蛇床子(炒)1兩,白龍骨(研)1兩。
【制法】上為末,更合研三日,用黃狗外腎(去筋膜)研細,以法酒同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元陽,益氣血。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聖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5兩(黃明者,細銼,入蜜10兩煎成膏),補骨脂3兩(微炒),牛膝2兩(去苗),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膝,暖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局方》卷三:安息香丸【處方】肉桂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2兩半,訶子(炮,取皮)2兩,阿魏(細研,白麵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當歸1兩半(湯洗,切片,焙乾),乾薑1兩半(炮,去皮),肉豆蔻1兩半(去殼),川芎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丁香皮1兩半,縮砂仁1兩半,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微炒),巴戟1兩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兩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兩半,硇砂1兩半(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兩半,茴香(微炒)1兩半,胡椒1兩,高良薑1兩,木香1兩,沉香1兩,乳香(別研)1兩,丁香1兩。
【制法】除安息香、硇砂外,為細末,用蜜30兩,入安息香、硇砂於蜜中煉熟,與上藥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噁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以溫酒送下;濃煎生薑湯下亦得,食前服。
【摘錄】《局方》卷三
《聖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3兩(銼細,以無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沉香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幹),胡桃瓤3兩(細研,入安息香膏內)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補骨脂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丁香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雞舌香1兩。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疼,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顏色萎黃,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酒化,研),赤茯苓1兩(去黑皮),桂1兩(去粗皮),檳榔1兩(生,銼),白術1兩(銼,麩炒),甘草1兩(炙),訶黎勒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乾薑(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二
羌活半兩(去蘆頭),當歸3分(切,焙),茴香子3分(炒),木香3分,天麻3分,桂3分(去粗皮),沉香3分,檳榔1兩(銼),幹蠍(去土)1兩,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2兩,芎?3分(14味為末),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研如膏)3兩,阿魏1分(白麵裹,發火內炮令黃熟為度,去面,研),硇砂1分(研),硫黃(研)1分。【制法】先將桃仁、阿魏、硇砂、硫黃,用好酒5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熬成膏,和前藥末十四味;如硬,入煉蜜少許,為丸,每1兩分作15丸。
【功能主治】風冷及虛風頭昏,心胸疰悶,痰唾不下,飲食氣脹,腰腹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空心、食前以溫酒送下嚼服;以姜鹽湯送下亦得。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二
《聖惠》卷二十三: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石菖蒲1兩,當歸1兩,桂心1兩,丁香1兩,朱砂1兩(細研,水飛),沒藥3分,芎?1兩,椒紅1兩(微炒),天麻1兩,烏蛇肉2兩(酒浸,炙微黃),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牛膝1兩(去苗),天南星1兩(炮裂),幹蠍半兩(生用),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分(去蘆頭),麝香1分(細研),木香1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風冷,心腹四肢多疼,骨節時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二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五: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通明無砂石者)1兩,鉛丹1兩。
【制法】上為細末,入白羊心中血研勻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婦人暗風癇病。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空心以溫水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十五
《聖濟總錄》卷一○○: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研)1分,乳香(研)1分,白膠香(研)半兩,地龍(去土,炒,搗為末)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7枚,沒藥(研)1分,胡桃仁(研)3枚。
【制法】上為細末,酒煎為丸,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風注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以溫酒化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
《聖濟總錄》卷一八五: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天雄(炮裂,去皮臍)1兩。硫黃(研)1兩,陽起石(研)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鐘乳(研)1兩,白礬(熬令汁枯,研)1兩,木香1兩,蛇床子(炒)1兩,白龍骨(研)1兩。
【制法】上為末,更合研三日,用黃狗外腎(去筋膜)研細,以法酒同熬成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補元陽,益氣血。主虛冷。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八五
《聖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5兩(黃明者,細銼,入蜜10兩煎成膏),補骨脂3兩(微炒),牛膝2兩(去苗),鹿茸2兩(去毛,塗酥,炙微黃),桂心2兩,附子2兩(炮裂,去皮臍)。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壯腰膝,暖下元。主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局方》卷三:安息香丸【處方】肉桂的功效與作用(去粗皮)2兩半,訶子(炮,取皮)2兩,阿魏(細研,白麵少許搜和作餅子,炙令香熟)1分,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當歸1兩半(湯洗,切片,焙乾),乾薑1兩半(炮,去皮),肉豆蔻1兩半(去殼),川芎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丁香皮1兩半,縮砂仁1兩半,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微炒),巴戟1兩半(去心,面炒),益智子1兩半(去皮),白豆蔻(去皮)1兩半,硇砂1兩半(酒半盞化,去砂,入蜜),香附(去毛)1兩半,茴香(微炒)1兩半,胡椒1兩,高良薑1兩,木香1兩,沉香1兩,乳香(別研)1兩,丁香1兩。
【制法】除安息香、硇砂外,為細末,用蜜30兩,入安息香、硇砂於蜜中煉熟,與上藥為丸,如雞頭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冷氣,心腹疼痛,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痞,腹中虛鳴,噦逆噁心,噫氣吞酸,胃中冷逆,嘔吐不止,宿飲不消,胸膈刺痛,時吐清水,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1丸,細嚼,以溫酒送下;濃煎生薑湯下亦得,食前服。
【摘錄】《局方》卷三
《聖惠》卷九十八: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3兩(銼細,以無灰酒1升浸1宿,以瓷碗中盛,重湯煮成膏),沉香1兩,肉蓯蓉1兩(酒浸1宿,刮去皺皮,炙幹),胡桃瓤3兩(細研,入安息香膏內)鹿茸1兩(去毛,塗酥,炙微黃),補骨脂2兩(微炒),附子1兩(炮裂,去皮臍),巴戟1兩,丁香1兩,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雞舌香1兩。
【制法】上為末,以安息香膏,更入少許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腎臟虛冷,臍腹多疼,腰腳沉重,肌體羸瘦,顏色萎黃,食少無力。
【用法用量】每日服30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摘錄】《聖惠》卷九十八
《聖濟總錄》卷六十二:安息香丸【處方】安息香1兩(酒化,研),赤茯苓1兩(去黑皮),桂1兩(去粗皮),檳榔1兩(生,銼),白術1兩(銼,麩炒),甘草1兩(炙),訶黎勒皮1兩,厚樸1兩(去粗皮,生薑汁炙),陳橘皮(湯浸,去白,炒)1兩,乾薑(炮)半兩。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膈氣嘔逆,不下食,噎塞,腹肚膨脹。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聖濟總錄》卷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