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鼠疫的概述

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 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病因

(一)傳染源: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在人間流行前, 一般先在鼠間流行。

(二)傳播途徑: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 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 無性別年齡差別。 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症狀

潛伏期一般為2~5日。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

(一)腺鼠疫:占85~90%。 除全身中毒症狀外,

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徵。 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 故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多見, 約占70%;其次為腋下, 頸及頜下。

(二)肺鼠疫:是最嚴重的一型, 病死率極高。 該型起病急驟, 發展迅速, 除嚴重中毒症狀外, 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 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 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 如搶救不及時, 多於2-3日內, 因心力衰竭, 出血而死亡。

(三)敗血型鼠疫:又稱暴發型鼠疫。 可原發或繼發。 原髮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 菌量多, 毒力強, 所以發展極速。 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 神志不清, 譫妄或昏迷。 無淋巴結腫。

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 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 很少超過3天。 病死率高達100%。 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 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 俗稱“黑死病”。

(四)輕型鼠疫:又稱小鼠疫, 發熱輕, 患者可照常工作, 局部淋巴結腫大, 輕度壓痛, 偶見化膿。 血培養可陽性。 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檢查

1.常規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大多升高。

(2)尿:尿量減少, 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腸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 培養常陽性。

2.細菌學檢查:采淋巴結穿刺液、膿、痰、血、腦脊液進行檢查。

(2)細菌培養。

(3)動物接種。

3.血清學檢查。

治療

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 均應迅速組織嚴密的隔離, 就地治療, 不宜轉送。 隔離到症狀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養(每3日1次)3次陰性,

肺鼠疫6次陰性。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

2.飲食與補液。

3.護理。

(二)病原治療: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藥物。

1.鏈黴素: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藥。

2.慶大黴素。

3.四環素:對鏈黴素耐藥時可使用。

4.氯黴素:對小兒及孕婦慎用。

5.磺胺嘧啶:磺胺只對腺鼠疫有效, 嚴重病例不宜單獨使用。

(三)對症治療。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