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組成 茵芋 狗脊 躑躅花(生用) 烏頭(生用)附子(生用)各三兩 天雄(生用)一兩
[功能主治 療新久風, 肢體麻木, 活動不利, 或拘急腫, 或枯焦。
[用法用量 初次服半合, 不知增之, 以知為度。
[製備方法 上藥切細, 以酒一鬥, 絹囊盛藥浸酒, 冬浸八九日, 夏五六日。
[注意事項 忌豬肉、冷水。
[資料來源 唐·《千金翼方》
藥理作用
茵芋堿有麻黃堿樣作用, 可升高麻醉貓血壓, 增強瞬膜收縮, 加強腎上腺素對血壓及子宮的作用, 加強貓或兔的在位子宮收縮, 抑制小腸收縮及擴張冠狀血管等。 此外, 還能提高橫紋肌張力,
其作用雖與麻黃堿有許多類似處, 但強度較弱。 小鼠在皮下注射600mg/kg似上時, 可出現抑制, 共濟失調, 但不致死亡。 對蛙50-100mg/kg時可出現顯著的興奮現象。 提高橫紋肌張力、200mg/kg時則可致死。 貓皮下注射50mg/kg, 無明顯變化。 早年認為它是一種肌肉毒, 可引起蛙肌強直, 劑量較大, 亦可抑制心臟肌肉;如靜脈注射於兔, 可引起心肌抑制甚至麻痹, 血壓逐漸降低, 最終動物發生痙攣而死。
【性味】:辛苦, 溫, 有毒。
《本經》:味苦,
《吳普本草》:微溫, 有毒。 《藥性論》:苦辛, 有小毒。
【功能主治】:治風濕痹痛, 四肢攣急, 兩足軟弱。
《本經》:“主五藏邪氣, 心腹寒熱羸瘦如瘧狀, 發作有時, 諸關節風濕痹痛。 ”
《別錄》:“療久風濕走四肢, 腳弱。 ”
《藥性論》:“治男子女人軟腳毒風, 拘急攣痛。 ”
《日華子本草》:“治一切冷風, 筋骨怯弱羸顫, 入藥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