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大澤蘭丸

《千金》卷四:大澤蘭

【別名】補益大澤蘭丸

【處方】澤蘭2兩6銖, 槁本1兩18銖,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1兩18銖,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兩18銖, 紫石英3兩, 芎?1兩半, 幹地黃1兩半, 柏子仁1兩半,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1兩半, 桂心1兩6銖, 石斛的功效與作用1兩6銖, 白術1兩6銖, 白芷1兩, 蓯蓉1兩,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1兩,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兩, 薯蕷1兩,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兩, 乾薑1兩, 禹餘糧1兩, 細辛1兩, 卷柏1兩, 蜀椒18銖,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8銖,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18銖, 牛膝18銖, 蛇床子18銖, 續斷18銖,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18銖, 蕪荑18銖, 赤石脂2兩, 石膏2兩(1方有枳實18銖, 門冬1兩半)。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虛損及中風餘病, 疝瘕, 陰中冷痛;或頭風入腦, 寒痹筋攣緩急, 血閉無子, 面上游風去來, 目淚出, 多涕唾, 忽忽如醉;或胃中冷逆胸中, 嘔不止, 及泄痢淋瀝;或五臟六腑寒熱不調, 心下痞急, 邪氣咳逆;或漏下赤白, 陰中腫痛, 胸脅支滿;或身體皮膚中澀如麻豆, 若癢, 痰癖結氣;或四肢拘攣, 風行周身, 骨節疼痛, 目眩無所見;或上氣惡寒, 灑淅如瘧;或喉痹鼻齆, 風癇癲疾;或月水不通, 魂魄不定, 飲食無味, 並產後內衄。

【用法用量】補益大澤蘭丸(《聖惠》卷七十)。

久赤白痢, 去幹地黃、石膏、麥門冬、柏子仁, 加大麥糵、陳曲、龍骨、阿膠的功效與作用、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各1兩半;有鐘乳, 加3兩, 良。

【摘錄】《千金》卷四

《聖濟總錄》卷一五○:大澤蘭丸

【處方】澤蘭(去梗)2兩,

當歸(切, 焙)2兩, 細辛(去苗葉)1兩半, 白術(炒)1兩半, 人參1兩半, 桔梗(銼, 炒)1兩半, 防風(去叉)1兩半, 蜀椒(去目並合口者, 炒出汗)1兩半, 厚樸(去粗皮,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汁炙)1兩半, 白芷1兩半, 槁本(去苗土)1兩半, 石膏(碎)1兩半, 桂(去粗皮)1兩, 乾薑(炮)1兩, 烏頭(炮裂, 去皮臍)1兩, 芍藥1兩, 芎?1兩, 白薇1兩, 蕪荑(炒)1兩, 甘草(炙、銼)1兩, 柏子仁(研)1兩, 吳茱萸(湯浸, 焙乾, 炒)1兩。

【制法】上為末, 煉蜜為丸, 如彈子大。

【功能主治】婦人血風勞氣, 血海虛冷, 經候不調, 肌膚黃瘦, 八風十二痹, 帶下三十六疾, 妊娠胎動不安, 或子死腹中, 產後諸疾。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 早、晚食前溫酒嚼下。 死胎不出, 兒衣未下, 並服1丸至2丸, 用瞿麥煎湯送下:腹中痛, 冷血氣刺, 經脈不利,

用當歸煎酒送下;產後中風, 傷寒汗不出, 用麻黃1分(去節)煎湯, 並3服, 厚衣蓋覆, 取微汗;血髒久冷無子, 及數墮胎, 胎漏血下, 以熟幹地黃煎酒送下。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