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氨苯蝶啶氫氯噻嗪片

【藥品名稱】 氨苯蝶啶氫氯噻嗪

【是否處方】 處方藥

【是否醫保】 否

【運動員慎用】 是

【主要成分】

本品含氨苯蝶啶(C12H11N7)與含氫氯噻嗪(C7H8ClN3C4S2)均應為標示量的90.0%~110.0%。

【性 狀】

本品為黃色片。

【用法用量】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療水腫性疾病, 每次25~50mg, 每日1~2次, 或隔日治療, 或每週連服3~5日。

②治療高血壓, 每日25~100mg, 分1~2次服用, 並按降壓效果調整劑量。

2.小兒常用量口服。 每日按體重1~2mg/kg或按體表面積30~60mg/m2, 分1~2次服用, 並按療效調整劑量。 小於6個月的嬰兒劑量可達每日3mg/kg。

【不良反應】

大多不良反應與劑量和療程有關。

1.水、電解質紊亂所致的副作用較為常見, 低鉀血症較易發生與噻嗪類利尿藥排鉀作用有關,

長期缺鉀可損傷腎小管, 嚴重失鉀可引起腎小管上皮的空泡變化, 以及引起嚴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異位心率。 低氯性堿中毒或低氯、低鉀性堿中毒, 噻嗪類特別是氫氯噻嗪常明顯增加氯化物的排泄。 此外低鈉血症亦不罕見, 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症狀及加重腎損害。 脫水造成血容量和腎血流量減少亦可引起腎小球慮過率降低。 上述水、電解質紊亂的臨床常見反應有口幹、煩渴、肌肉痙攣、噁心、嘔吐和極度疲乏無力等。

2.高糖血症, 本藥可使糖耐量降低, 血糖升高, 此可能與抑制胰島素釋放有關。

3.高尿酸血症, 干擾腎小管排泄尿酸, 少數可誘發痛風發作。 由於通常無關節疼痛, 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視。

4.過敏反應, 如皮疹、蕁麻疹等, 但較為少見。

5.血白細胞減少或缺乏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亦少見。

6.其他, 如膽囊炎、胰腺炎、性功能減退、光敏感、色覺障礙等, 但較罕見。

【禁忌】

1.無尿或嚴重腎功能減退者慎用;

2.糖尿病患者慎用;

3.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風病史者慎用;

4.嚴重肝功能損害者慎用;

5.高鈣血症者慎用;

6.低鈉血症者慎用;

7.紅斑狼瘡患者慎用;

8.胰腺炎患者慎用;

9.交感神經切除者慎用;

10.有黃疸的嬰兒慎用;

11.孕婦、產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注意事項】

1.交叉過敏:

與磺胺類藥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劑有交叉反應;

2.對診斷的干擾:

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膽紅素、血鈣、血尿酸、血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

血鎂、鉀、鈉及尿鈣降低;

3.下列情況慎用:

①無尿或嚴重腎功能減退者, 因本類藥效果差, 應用大劑量時可致藥物蓄積, 毒性增加;

②糖尿病;

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風病史者;

④嚴重肝功能損害者, 水、電解質紊亂可誘發肝昏迷;

⑤高鈣血症;

⑥低鈉血症;

⑦紅斑狼瘡, 可加重病情或誘發活動;

⑧胰腺炎;

⑨交感神經切除者(降壓作用加強);

⑩有黃疸的嬰兒;

4.隨訪檢查:

①血電解質;

②血糖;

③血尿酸;

④血肌酶, 尿素氮;

⑤血壓;

5.應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用藥:

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減少反射性腎素和醛固酮分泌;

6.有低鉀血症傾向的患者:

應酌情補鉀或與保鉀利尿藥合用。

【藥理毒理】

1.對水、電解質排泄的影響。

①利尿作用, 尿鈉、鉀、氯、磷和鎂等離子排泄增加, 而對尿鈣排泄減少。 本類藥物作用機制主要抑制遠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較輕)對氯化鈉的重吸收,

從而增加遠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換, K+分泌增多。 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瞭。 本類藥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 故能解釋其對近端小管的作用。 本類藥還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減少腎小管對脂肪酸的攝取和線粒體氧耗, 從而抑制腎小管對Na+、Cl-的主動重吸收。

②降壓作用, 除利尿排鈉作用外, 可能還有腎外作用機制參與降壓, 可能是增加胃腸道對Na+的排泄。 2.對腎血流動力學和腎小球濾過功能的影響。 由於腎小管對水、Na+重吸收減少, 腎小管內壓力升高, 以及流經遠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 刺激緻密斑通過管-球反射, 使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分泌增加,

引起腎血管收縮, 腎血流量下降, 腎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動脈收縮, 腎小球濾過率也下降。 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 以及對亨氏袢無作用, 是本類藥物利尿作用遠不如袢利尿藥的主要原因。

【貯 藏】

密封保存。

【規 格】

氨苯碟啶50mg;氫氯噻嗪25mg

【批准文號】

國藥准字H31022416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