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瀉肺飲加減。 加枳殼可行氣導滯;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芒硝瀉火通腑。
證候表現:白睛浮腫, 赤痛較重, 胞瞼紅腫, 眵多膠結, 重者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 熱淚如湯, 怕熱畏光。 全身並見口渴溺黃, 苔黃脈數等。 甚則可有大便秘結, 煩躁不寧。
病因病機:火熱之邪侵擾於上, 兼心肺素有積熱, 故而局部與全身症狀均以實熱之症為主, 如胞瞼及白睛紅腫, 眵淚膠結, 怕熱羞明, 及口渴溺黃, 大便秘結, 煩躁不安, 脈數苔黃等, 皆是熱重之象。
治則治法:清熱瀉火, 兼以疏風。
方用:瀉肺飲加減。 加枳殼可行氣導滯;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芒硝瀉火通腑。
出處:《中醫眼科學》·第十章白睛疾病(篇)·第一節暴風客熱(章)
原文:熱重於風主證:白睛浮腫, 赤痛較重, 胞瞼紅腫, 眵多膠結, 重者可見灰白色偽膜附著, 熱淚如湯, 怕熱畏光。 全身並見口渴溺黃, 苔黃脈數等。 甚則可有大便秘結, 煩躁不寧。 證候分析:火熱之邪侵擾於上, 兼心肺素有積熱, 故而局部與全身症狀均以實熱之症為主, 如胞瞼及白睛紅腫, 眵淚膠結, 怕熱羞明, 及口渴溺黃, 大便秘結, 煩躁不安, 脈數苔黃等, 皆是熱重之象。 治法:清熱瀉火, 兼以疏風。 方藥:瀉肺飲加減。 石膏、黃芩、桑白皮清熱瀉肺;梔子、連翹、木通、甘草清心導赤;羌活、防風、荊芥、白芷祛風散邪;赤芍活血止痛。 加枳殼可行氣導滯;大便秘結者可加大黃、芒硝瀉火通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