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白膏

《三因》卷十五:白膏

【處方】白蘞半兩, 白薇半兩, 白及半兩, 白芷半兩, 薤白半兩(銼, 洗, 以清油1斤, 煎至半斤, 濾去滓, 入後藥), 黃耆半兩, 甘松半兩, 藿香半兩, 零陵香半兩,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半兩,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半兩(再入前油煎, 十上火, 綿濾去滓, 入後藥), 定粉2兩, 黃蠟3兩, 寒水石(煆, 水飛過)2兩(研細)。

【制法】上再煎, 以柳枝攪, 滴水成珠為度, 瓷器盛之。

【功能主治】一切風熱毒腫, 及髒氣鬱結, 丹石發動, 結為癰疽、瘰鬁, 諸瘡腫未破;九漏、浸淫, 膿汁淋漓, 諸治不愈者。

【用法用量】以腦子少許摻其上。

【注意】煎時忌鐵器。

【摘錄】《三因》卷十五

《聖惠》卷六十五:白膏

【處方】油2兩, 白蠟1兩, 膩粉1分, 南粉1分(細研), 密陀僧1分(細研), 乳香1分(細研),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3-7枚(湯浸, 去皮尖雙仁, 細研)。

【制法】於銚子內先煉油熟, 下蠟令消, 入諸藥末, 和勻成膏。

【功能主治】久惡瘡。

【用法用量】塗患處, 日2-3次。

【摘錄】《聖惠》卷六十五

《普濟方》卷三一四:白膏

【處方】蓖麻49粒(去殼), 嫩松脂1錢, 滴乳半錢。

【制法】上用鐵斧于石砧上捶為膏, 幹濕得所, 隨意加減松、乳。

【功能主治】一切無名腫毒、發背等疾。

【用法用量】攤於紙上, 貼之。

【摘錄】《普濟方》卷三一四

《聖惠》卷九十一:白膏

【處方】白松脂半兩, 白蘞半兩, 白及半兩, 定粉半兩, 乳香1分, 清油2合, 黃蠟1兩。

【制法】上為末, 先以油入瓷鍋內, 用慢火熬令香, 下蠟令消, 次下諸藥末, 不住手攪, 熬成膏, 以瓷盒盛,

候冷。

【功能主治】小兒湯火瘡。

【用法用量】1日3-4度塗之。

【摘錄】《聖惠》卷九十一

《千金》卷六:白膏

【處方】附子15枚, 野葛1尺5寸, 蜀椒1升。

【功能主治】面隳皰, 疥, 癰, 惡瘡。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 以醋的功效與作用漬1宿, 豬膏1斤, 煎令附子黃, 去滓。 塗之, 日3次。

【摘錄】《千金》卷六

《外台》卷一引《范汪方》:白膏

【處方】天雄3兩, 烏頭(炮)3兩, 莽草3兩, 羊躑躅3兩。

【制法】上藥各切, 以苦酒3升, 漬1宿, 作東向露灶, 又作十二聚濕土各1升許成, 煎豬脂3斤, 著銅器中, 加灶上炊, 以葦薪為火, 令膏釋內所漬藥, 炊令沸, 下著土聚上, 沸定頃, 上火煎, 如此十二過, 令土聚盡遍, 藥成, 絞去滓。

【功能主治】傷寒頭痛, 咽痛;並療惡瘡、小兒頭瘡、牛領馬鞍。

【用法用量】傷寒頭痛, 每服如杏核大1枚, 酒下, 溫覆取汗;咽痛, 含如棗的功效與作用核大1枚,

咽之, 1日3次。 療傷寒, 以膏摩體中, 手當千遍, 藥力方行;並療惡瘡, 小兒頭瘡、牛領馬鞍皆療之、先以鹽湯洗惡瘡, 布拭之, 著膏瘡腫上摩, 向火千遍, 日再摩, 自消。

【注意】不可近目。

【摘錄】《外台》卷一引《范汪方》

《蘇沈良方》卷九:白膏

【處方】柳白皮半兩(揩洗, 陰乾), 白蠟4錢, 黃丹2錢, 胡粉2兩, 油(生)4兩, 油(熟)3兩8錢, 商陸根3分。

【功能主治】消腫。 主墜擊所傷,一切瘡癤癰腫, 及瘺瘡、杖瘡。

【用法用量】《普濟方》本方用法:攤帛上, 貼之。

【摘錄】《蘇沈良方》卷九

《青囊秘傳》:白膏

【處方】松香8兩, 鉛粉2兩, 麻油2兩。

【制法】將麻油熬好, 入松香烊開, 熬至滴水成珠, 入鉛粉和勻。

【功能主治】瘡癤及久潰不斂者。

【摘錄】《青囊秘傳》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