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墜睛

病證名系指風寒上攻眼帶, 致目珠向下偏斜的病證。 見《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又名墜睛眼, 類似今之麻痹性斜視。 參見目偏視條。

目偏視病

目偏視病又名眼偏視、雙目睛通、通睛。 證見雙眼平視前方時, 一眼目珠偏斜於眥側(稱神珠將反);甚者偏斜眼之黑睛被該側眼眶半掩或全部掩沒(稱瞳神反背), 外觀只顯白睛。 目偏視系邪中經絡, 外傷、或眼眶、頭顱內占位性病變等全身病導致氣血不和, 筋脈失養, 弛張不收, 致使在雙眼注視目標時, 呈現一眼或雙眼眼位偏斜的眼病。 相當於西醫學中的斜視, 主要指麻痹性斜視。

概述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目, 是五臟六腑之精華。 人腑髒虛而風邪入於目, 而瞳子被風所射, 睛不正則偏視。 此患亦有從小而得之者, 亦有長大方病之者, 皆由目之精氣虛, 而受風邪所射故也。 ”本病相當於今之斜視。 如目珠轉動靈活者, 常伴有近視或遠視, 視力極差等候, 相當於今之共轉性斜視。 本病多因嬰幼兒時脾氣虛弱, 約束失權所致, 治宜健脾益氣, 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術散加減;也可由習慣不良或先天所致, 治宜舒筋活絡, 用正容東加減。 若成人症見一眼或兩眼目珠驟然偏斜並伴有複視者, 應及時檢查, 排除嚴重病變。 若視物尚清晰者, 相當於今之麻痹性斜視。 常由風熱風痰等所致, 宜平肝清熱, 祛風滌痰。

用通肝散加減;因外傷所致者, 可用正容東加紅花等活血化瘀之品。 此類疾患皆可用針灸治療。

表現

1、患眼(一眼或雙眼)眼位偏斜, 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

2、患眼眼球活動障礙, 向麻痹肌作用方面活動受限。

3、第二斜視角大於第一斜視角。

4、代償頭位, 頭向麻痹肌方向偏斜。

5、雙眼複視, 但視力常無明顯改變。

6、頭暈目眩, 甚者有噁心嘔吐。

7、本病應與視直如曲、轆轤轉關相鑒別。

類型

衛外失固, 風邪中絡肝血不足, 風中脈絡脾虛濕盛, 風痰阻絡肝陽化風, 挾痰上擾氣虛血滯, 絡脈瘀阻。

治療

1、針灸療法可取睛明、承泣、四白、陽白、絲竹空、太陽、攢竹、頰車、地倉、合穀、太沖、行間、風池等穴針刺治療。 每次局部取2~3穴, 遠端循經配1~2穴, 斜向左者,

針刺右側;斜向右者, 針刺左側。

2、西醫療法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可選擇性手術治療。

療效標準

1、治癒:眼位正, 眼球運動自如, 複視消失。

2、好轉:患眼偏斜度減輕, 複視象距離縮小, 眼球運動受限部分恢復。

3、未愈:眼位仍偏斜, 程度無好轉, 症狀未減輕。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