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五種大便秘結病證的總稱。 見《濟生方·大便》引《澹寮方》。 多因腸胃虛弱, 風寒濕熱乘之, 使髒氣壅滯, 津液不能流通所致。 詳見風秘、氣秘、濕秘、寒秘、熱秘各條。
風秘
風秘是因風邪而出現大便秘結症狀。 患者多伴有眩暈、腹脹等兼症。 可見於風熱感冒, 大腸燥結;或見於中風病人腸胃積熱等。
病因
由風搏肺臟, 傳於大腸, 津液乾燥所致便秘。 《證治要訣·大便秘》:“風秘之病, 由風搏肺臟, 傳於大腸, 故傳化難;或其人素有風病者, 亦多有秘。 宜小續命湯去附子倍芍藥, 入竹瀝兩蜆殼許。 實者, 吞脾約麻仁丸。
症狀
大便燥結, 排便艱難。 多見於老年體弱及素患風病者。
氣秘
氣滯或氣虛所致的便秘。 見《濟生方·大便》。 多因七情鬱結, 氣壅大腸, 或中氣不足, 傳送無力所致。 氣滯者證見心腹脹滿, 脅肋刺痛, 欲便不得便。 氣虛者證見言語無力、神思倦怠, 大便不出。 氣滯者破結導滯, 木香、檳榔、枳殼、陳皮、杏仁等類。 氣虛者, 補而行之, 而不宜破。 朱丹溪治肺氣不降之氣秘, 用枳殼、沉香、訶子、杏仁等;老人虛人津液少者, 用胡麻、麻仁、阿膠等。 《雜病源流犀燭·大便秘結源流》治氣秘氣不升降, 穀氣不行, 善噫者, 用蘇子降氣東加枳殼。
濕秘
便秘之一。 見《濟生方·大便》。 指便秘由於脾胃濕邪所致。 《素問·至真要大論》有“太陰司天, 陰痹, 大便難……”之記述。 《景嶽全書·雜證謨》:“濕秘……濕豈能秘?但濕之不化, 由氣之不行耳。 氣之不行, 即虛秘也, 亦陰結也。 ”參見五秘、虛秘等條
寒秘
便秘證之一。 傷于陰寒、陽虛不運所致之便秘。 又名冷秘。 《素問·至真要大論》:“太陰司天, 陰痹, 大便難, 陰氣不用。 ”《奇效良方·秘結門》:“寒秘者, 年高腸冷, 及痃癖、冷氣結滯, 大便秘結。 ”治以溫下為大法, 用半硫丸等方。 參見冷秘條。
熱秘
又名陽結。 見《聖濟總錄·大小便門》。 證見大便不通, 小便赤澀, 身熱面赤, 唇焦口燥, 腸胃脹悶, 喜冷等。 《萬病回春·大便閉》:“身熱煩渴, 大便不通者, 是熱閉也。 ”《證治要訣·大便秘》:“熱秘, 面赤身熱, 腸胃脹悶, 時欲得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