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至脈
脈象名。 指脈來有歇止, 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別, 參促脈、結脈、代脈條。
促脈
脈象的一種。 脈來急數而有不規則的間歇。 多見於陽熱亢盛而兼有氣滯、 血瘀、停痰、食積及風濕性心臟病, 冠心病等。 促脈須與近似脈數脈相區別。 促脈脈來急促有間歇, 而數脈頻率快無間歇。 促脈與結脈為相反的脈象。 臨床上, 促脈常同洪、實、細、弱、滑、數等脈兼見。
詳細解釋
中醫脈象之一。 脈來急促而呈不規則間歇。
數時一止, 止無定數, 即竇性心動過速(90-140次/分)伴發早搏者。
晉 王叔和《脈經·脈形狀指下秘訣》:“促脈來去數, 時一止,
《診家正眼》曰:“促脈之故, 得於髒氣乖違者, 十之六七;得於真元衰憊者, 十之二三。 或因氣滯, 或因血凝, 或因痰停, 或因食壅, 或外因六氣, 或內因七情, 皆能阻遏其運行之機, 故雖當往來急數之時, 忽見一止耳。 ”
臨床意義
促脈主陽盛熱結, 氣血、痰飲、宿食停滯;亦主髒氣虛弱, 陰血衰少。 陽盛熱結, 陰不和陽, 故脈來急數有力而時見歇止。 若真元衰憊, 髒氣虛弱, 陰血衰少, 以致脈氣不相接, 則脈促而細小無力, 多屬虛脫之象。
結脈
結脈: 脈象之一。 脈來遲緩而呈不規則間歇。 主陰盛氣結, 寒痰血瘀, 症瘕積聚。 《脈經》:“結脈往來緩, 時一止, 複來。 ”《脈訣刊誤》:“結、促者, 因止以別陰陽之盛也……陰盛則結, 脈徐而時止, 雖有止非死脈也。 ”《診家正眼》:“結屬陰寒, 亦由凝質。
《傷寒論》178條曰:“脈按之來緩, 時一止複來者, 名曰結。 ”
竇性心律、脈律正常之偶發早搏, 當為“緩時一止”之結脈;而低於60次/分之偶發早搏, 即竇性心動過緩伴早搏者, 當屬“遲時一止”之結脈。
此“遲、緩一止”之結與《簡明中醫辭典》記載:“脈來遲緩而呈不規則間歇。 ”相合。
脈理與主病
結脈之止, 亦分兩類:
1.氣血虛弱
氣血虛衰, 無力相繼而脈見止。 其緩也, 因氣血虛, 運行緩慢而脈緩。 緩中時一止, 結脈乃成。 此結當無力, 屬虛。
2.邪氣阻遏
邪氣阻遏, 氣血運行滯遏, 不能相繼而時止。 其緩也, 因邪阻氣血運行不暢而脈緩。 此結當有力, 屬實。 阻遏之邪, 當包括氣、血、痰、飲、食五者, 亦可見于熱盛者。
促與結, 雖有緩數之異, 然皆有歇止。 造成歇止的原因, 有虛實兩類,
代脈
來數中止, 不能自還, 因而複動。 對應結脈。 脈結者生, 代者死。
代脈脈來緩慢而有規則的歇止, 即止有定數, 如每跳五次停一次;或每跳三次停一次, 甚至有每跳二次停一次的。
代脈特點有二:
1 良久方來, 指間歇時間較長, 在遲脈率中出現, 即“遲中一止, 良久方來”者, 乃代脈也, 此與《傷寒論》所雲之“脈結代”同見相符合。 臨床可見于病態竇房結綜合症。
2 止有定數, 指間歇有一定規律, 脈率正常。 臨床可見于早搏形成的二聯律、三聯律等, 此與結脈不能並見。
代脈主髒氣衰微, 其病危重。 有時痛證、驚恐也可出現代脈, 那是心氣失和, 脈氣不相順接所致, 其病不一定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