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仲景退黃十法

醫聖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均有發黃的論述, 並且于《金匱要略》中設專篇“黃疸病脈證並治”。 對於發黃的治療, 仲景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經驗。 現將仲景退黃諸法簡要歸納如下。

解表退黃法

適用于陽明濕熱蘊結, 表邪未解的發黃證。 《傷寒論》第262條:“傷寒瘀熱在裡, 身必黃,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之。 ”太陽陽明合病, 表邪未解, 使邪熱與濕相合, 薰蒸肝膽而發黃。 治以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自外而解表散邪, 內則清熱利濕。 方中麻黃、杏仁、生薑辛散表邪, 提肺氣以利水濕;連翹、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熱利濕;甘草、大棗調和脾胃。

諸藥協同, 表裡宣通, 濕熱外泄, 則黃退身和。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諸病黃家, 但利其小便, 假令脈浮, 當以汗解之, 宜桂枝加黃芪湯主之。 ”通利小便是黃疸的正治法, 假使黃疸初起, 有惡寒發熱, 脈浮自汗的表虛證, 非內熱影響者, 仍當汗解, 宜用桂枝湯調和營衛以解表, 加黃芪扶正以去水濕。

由此可見, 黃疸病兼有表證者, 當辨明表實表虛, 表實者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表虛者用桂枝加黃芪湯。

催吐退黃法

適用於酒疸病位在上脘者,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酒黃疸者, 或無熱, 靖言了了, 腹滿欲吐, 鼻燥, 其脈浮者, 先吐之。 ”“酒疸, 心中熱, 欲吐者, 吐之愈。 ”酒疸因嗜酒過度, 濕熱內蘊而致。 脈浮、欲嘔,

病在上脘有上湧之勢, 可因而越之, 運用吐法。 其方藥於篇後有記載:“瓜蒂湯:治諸黃。 ”方用瓜蒂20個水煎頓服催吐, 使邪從上解。

通腑退黃法

適用於濕熱黃疸而兼見陽明腑實證者。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黃疸腹滿, 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 此為表和裡實, 當下之, 宜大黃硝石湯。 ”“此為表和裡實”一句是辨證的結論, 故治療用攻下法, 通腑泄熱, 方選大黃硝石湯, 以奏清熱通便, 利濕除黃之功。 《傷寒論》236條:“陽明病, 發熱, 汗出者, 此為熱越, 不能發黃也。 但頭汗出, 身無汗, 劑頸而還, 小便不利, 渴引水漿者, 此為瘀熱在裡, 身必發黃, 茵陳蒿湯主之。 ”主要病機為濕熱鬱結中焦, 氣機阻滯, 肝膽疏泄失職, 膽汁外溢肌膚而發黃。 故用茵陳蒿湯清熱利濕,

通腑退黃, 使二便通利, 濕熱盡去, 取效甚捷。

和解退黃法

適用于少陽陽明鬱熱發黃者。 《傷寒論》231條:“陽明中風, 脈弦浮大而短氣, 腹都滿, 脅下及心痛, 久按之氣不通, 鼻幹不得汗, 嗜臥, 一身及目悉黃, 小便難, 有潮熱, 時時噦, 耳前後腫, 刺之小差, 外不解, 病過十日, 脈續浮者, 與小柴胡湯。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諸黃, 腹痛而嘔者, 宜柴胡湯。 ”此乃陽明、少陽兩經同病之濕熱發黃, 但以少陽脈證為主, 由於少陽樞機不利, 肝膽失疏而發黃, 故用柴胡湯疏利肝膽, 清利濕熱而退黃。

溫化退黃法

適用于太陰寒濕發黃。 《傷寒論》259條“傷寒發汗已, 身目為黃, 所以然者, 以寒濕在裡不解故也。 以為不可下也, 於寒濕中求之。 ”太陰虛寒, 脾陽不運, 寒濕中阻, 影響肝膽疏泄而發黃,

方藥原文雖未提及, 但據“於寒濕中求之”, 意在溫中散寒除濕退黃, 可選用《醫學心悟》中茵陳術附湯隨證治之。

清泄退黃法

適用于陽明病變證之濕熱發黃。 《傷寒論》261條:“傷寒身黃發熱, 梔子柏皮湯主之。 ”本條發熱而不惡寒, 可知發熱乃是陽明濕熱薰蒸於外所致, 身黃當是陽明濕熱蘊結, 薰蒸肝膽發黃, 但無茵陳蒿湯證之腹滿, 可見本條為無形之熱重, 有形之濕輕。 故方中三藥合用, 清熱泄濕, 濕熱清除而黃自退。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酒黃疸, 心中懊或熱痛, 梔子大黃湯主之。 ”此證為酒疸之濕熱內擾胸膈, 故為心中懊或熱痛, 為裡熱太甚所致。 故用梔子大黃湯清泄實熱。

消瘀退黃法

適用於病在血分, 血熱互結所致發黃者。

《傷寒論》125條“太陽病身黃, 脈沉結, 少腹硬, 小便不利者, 為無血也。 小便自利, 其人如狂者, 血證諦也, 抵當湯主之。 ”太陽表邪不解, 深入下焦, 入血化熱, 血熱互結, 氣血不暢致肝膽疏泄失調而發黃。 方用抵當湯破血逐瘀, 使氣血通暢而黃自退。 《金匱要略》黃疸病篇:“黃家日晡所發熱, 而反惡寒, 此為女勞得之。 膀胱急, 少腹滿, 身盡黃, 額上黑, 足下熱, 因作黑疸。 其腹脹如水狀, 大便色黑, 時溏, 此女勞之病, 非水也。 腹滿者難治。 硝石礬石散主之。 ”濕熱蘊蒸, 傷陰耗氣, 內有瘀血, 乃用硝石礬石散消瘀化濕, 使瘀熱從大便而下, 濕濁從小便而利, 則黃疸自退。

補虛退黃法

適用於氣血不足所致虛黃者。 《金匱要略》黃疸篇:“男子黃, 小便自利, 當與虛勞小建中湯。 ”黃疸病由濕熱內蘊所致,小便多不利,今小便自利,知非黃疸也,而為脾胃氣血虛弱,不能滋潤濡養皮膚,導致皮膚虛黃,治以小建中湯補益中焦,開發生化之源,使氣血充盈,則虛黃自退。

利濕退黃法

適用於太陽蓄水發黃者。《傷寒論》125條前半句:“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即是指太陽膀胱蓄水伴發黃的病證。太陽表邪不解,與水互結,蓄於膀胱,致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濕邪內蘊而致發黃。然本條未舉出蓄水發黃的方劑,但參照《金匱要略》黃疸篇:“黃疸者,茵陳五苓散主之。”以方測證,可知濕重於熱,用之以清熱利濕退黃,太陽蓄水證可用之,或單用五苓散利水祛濕以退黃。

潤燥退黃法

適用於胃腸燥結血瘀之黃疸者。《金匱要略》黃疸篇:“諸黃,豬膏發煎主之。”豬膏發煎中用豬膏利血脈、解風熱、潤燥結,配合利水消瘀的亂髮,使胃腸得潤,餘邪得以自小便排出體外,則黃疸得愈。

”黃疸病由濕熱內蘊所致,小便多不利,今小便自利,知非黃疸也,而為脾胃氣血虛弱,不能滋潤濡養皮膚,導致皮膚虛黃,治以小建中湯補益中焦,開發生化之源,使氣血充盈,則虛黃自退。

利濕退黃法

適用於太陽蓄水發黃者。《傷寒論》125條前半句:“太陽病身黃,脈沉結,少腹硬,小便不利者,為無血也。”即是指太陽膀胱蓄水伴發黃的病證。太陽表邪不解,與水互結,蓄於膀胱,致膀胱氣化失司,水道不利,濕邪內蘊而致發黃。然本條未舉出蓄水發黃的方劑,但參照《金匱要略》黃疸篇:“黃疸者,茵陳五苓散主之。”以方測證,可知濕重於熱,用之以清熱利濕退黃,太陽蓄水證可用之,或單用五苓散利水祛濕以退黃。

潤燥退黃法

適用於胃腸燥結血瘀之黃疸者。《金匱要略》黃疸篇:“諸黃,豬膏發煎主之。”豬膏發煎中用豬膏利血脈、解風熱、潤燥結,配合利水消瘀的亂髮,使胃腸得潤,餘邪得以自小便排出體外,則黃疸得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