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寒 疝

吳某某, 男, 27歲, 本院學生。 1982年8月20日初診:以上腹部陣發性絞痛伴腹脹、嘔吐6天入院, 經查診斷為“粘連性不全性高位腸梗阻”, 即予禁食、胃腸減壓、針刺足三裡、按摩, 並先後給中藥粘連緩解湯、甘遂大黃散、旋覆代赭湯等上注下灌。 連續治療6天無效, 擬定手術治療。 但患者因16年前患闌尾炎穿孔併發彌漫性腹膜炎行闌尾切除術, 術後曾多次發生粘連性腸梗阻, 腹部已做過3次手術, 故不願再接受手術治療。 查患者脘腹脹滿, 臍上及臍旁可見圓形、長條形包塊突起, 按之柔軟, 中、下腹部時而疼痛難忍, 噁心嘔吐, 不能食,

口不渴, 惡寒, 大便稀, 唇紅, 舌嫩紅, 苔薄白而中心無苔, 脈虛弦。 辨證屬寒疝腹痛重證, 由寒邪內凝, 氣機鬱阻所致;因治不得法, 遷延時日, 鬱久生熱。 治擬溫陽散寒, 兼疏解鬱熱, 用《金匱要略》烏頭桂枝湯化裁。 制附片、桂枝、乾薑、黃芩各8克, 白芍、川厚朴、半夏、蒲公英各12克, 炙甘草6克, 黨參15克, 延胡索9克, 沉香4克(後下), 柴胡10克。 水煎後經胃管灌入, 進藥2小時後患者腸鳴頻作, 矢氣甚多, 瀉下稀便三四次, 嘔吐止, 胃脘部舒適。 連進6劑, 腹脹痛大減, 腹部已無包塊突起, 可進流質飲食。 宗上方化裁繼服7劑後病癒出院。 隨訪3年未見復發。

按:醫者臨證, 誠然正治而得者多, 但由於受病情隱匿、醫者思維定勢、診療水準等諸多主、客觀原因的影響, 誤治而失者亦絕非鮮見。

因此, 臨證還必須提高警惕, 冷靜思考, 善於從自己或他醫的失誤中分析原因, 汲取教訓, 及時矯枉糾偏, 以免重蹈覆轍。 杜雨茂從救誤案例實踐中, 教誨後學不能囿於常規或某些條條框框生搬硬套, 而應破除思維定勢, 開拓思路, 認真分析病情, 準確辨證論治。 如對有的醫者一見腸梗阻、腸癰(急、慢性闌尾炎, 闌尾周圍膿腫), 不論病程久暫, 不辨病性寒熱虛實, 動輒便用苦寒通瀉之承氣湯類或大黃牡丹湯, 一見中風後遺症, 甚至缺血性腦血管病急性期, 不加辨證, 便用清熱解毒之劑等提出批評。 本案為杜雨茂救治他醫誤治的案例之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