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臨證得失寸心知

為醫者, 臨證時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盡職盡責不斷進步乃為上也。 筆者常總結臨床得失, 獲益頗多。

先從一 “得”談起。 今年初冬, 有一患過敏性鼻炎患者, 其病程已數年, 每遇冬季加重。 每日晨起或午睡起床, 或因塵埃刺激, 或外出遇寒冷空氣刺激, 則覺得鼻腔癢甚不適, 隨之噴嚏連聲, 鼻流清涕似水, 鼻塞通氣不暢, 張口呼吸, 苦不堪言。 雖每日服撲爾敏1~2次, 但症狀始終未見改善。 觀其面白, 脈緩無力, 舌淡且潤。 觀前醫多用辛夷、蒼耳子、石菖蒲、浙貝母等品, 罔效。

餘思, 過敏性鼻炎, 中醫認為多由肺中冷, 風寒之邪侵襲皮毛鼻竅。

因肺氣抗邪外出, 故時時噴嚏, 肺中冷, 難以溫煦鼻竅, 不能溫化水液, 故流清涕外溢似水。 《內經》雲:“諸病水液, 澄澈清冷, 皆屬於寒。 ”思之再三, 以《金匱要略》甘草乾薑湯立方。 藥用:炙甘草15克, 炮乾薑12克。 3劑, 水煎服, 日1劑。 方取炮姜去其辛散, 增其溫性, 可去臟腑沉寒固冷, 入炙甘草甘溫補中益氣。 肺主氣, 益氣則肺壯, 又手太陰肺起於中焦, 中焦脾胃為肺之母, 難經雲:“虛則補其母”, 此正合經意。

患者服藥後, 自感全身溫熱, 鼻腔隨之而通暢, 涕減, 噴嚏也止。 藥盡, 諸症告愈。 治療此證一得, 在於深刻理解經方意義, 故藥味雖簡, 但其力專, 臨證時可謂藥到病除也。

再看一個“失”的病例。 劉某, 男, 61歲。 2010年10月3日初診。 頭痛難忍, 進行性加重, 非服止痛西藥難以緩解。

觀其面萎黃, 精神不振, 腹部脹滿不適, 舌淡, 苔黃膩, 脈沉遲。 頭痛甚時, 常伴有噁心嘔吐。 前醫多用附子等溫藥, 效不應。 餘思其為痰飲所致, 痰飲不化, 清陽蒙蔽, 竅不利。 立方以半夏天麻白術湯合二陳東加減。 用藥:半夏6克, 天麻10克, 焦白術15克, 陳皮9克, 雲苓12克, 菊花9克, 香白芷6克, 甘草5克, 生薑3片。 3劑, 水煎服, 日1劑。

藥後頭痛不減反劇, 細問病情, 言其3日未解大便, 少腹脹悶不適, 舌苔厚膩, 脈沉遲, 忽悟此內腸腑不通, 邪濁不去, 清氣難升。 立方大承氣湯:大黃15克(後下), 芒硝12克, 枳實9克, 川樸10克, 木香6克, 青皮6克, 焦檳榔10克, 焦山楂10克, 甘草3克。 2劑, 日1劑, 水煎服。 患者藥後瀉下黑色大便 2次, 奇臭, 自覺神清氣爽, 頭痛頓失。 繼以香砂六君湯以複其後,

頭痛未作。

此例雖屬治癒, 而初診有誤, 治不得法。 中醫貴在辨證, 六腑以通為用, 以降為順。 然用半夏、天麻、白術等品, 難以取效。 後雖以承氣取效, 但寸心所知, 此例在辨證用藥中, 實際是“失”, 而不是“得”, 只是幸中耳。 又雲:為醫者, 何以言得失, 但應時刻勉勵自我, 只為不斷進步也。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