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肛膜閉鎖

【概述】

肛膜閉鎖(atresia of the anal membrane)又稱肛門膜狀閉鎖, 是因肛膜未破, 肛門與直腸被一層薄膜完全分隔, 不能排糞的先天畸形, 在中醫學中稱為“肛門皮包”。

【診斷】

無胎糞排出, 肛門有薄膜覆蓋。 穿刺檢查, 膜的厚度多在0.5cm以內, 指診患兒哭鬧時肛區有明顯衝擊感, 一般不需作倒置們攝片。

【治療措施】

因閉鎖位置低, 手術操作容易, 一經確診, 即可行肛膜切開或切除術。

㈠肛膜切開術:于會陰肛區凹陷處取前後縱切口十字切口切開肛膜, 使肛門內外相通。 然後擴肛至能放入食指即可。 術後早期即需開始擴肛, 直到排便正常為止。

但有不少人認為, 僅單純切開肛膜, 遠期效果不好, 常常後遺肛門狹窄而再次手術治療, 因此已很少使用該法。

㈡肛膜切除術:切開肛膜, 吸盡胎糞後, 沿肛緣剪去肛膜, 擴肛使肛管能通過食指, 稍游離直腸下端粘膜, 然後將直腸粘膜鬆弛地縫于肛周皮膚。 術後10天開始擴肛, 每週2~3次, 直至肛門無狹窄, 排便通暢為止。

【病因學】

肛膜閉鎖屬於低位畸形, 是一常見類型, 因胚胎後期發育障礙, 原始肛與直腸末端之肛膜吸收異常所致。 有時可合併向肛前走行的皮下潛性瘺管, 肛管直腸發育基本正常, 一般不合併其他畸形。

【臨床表現】

出生後無胎糞排出, 啼哭不安, 嘔吐, 腹脹。 在正常肛門位置有明顯凹陷, 肛管被一層隔膜覆蓋。 隔膜有時很薄,

能透過它看見存留在肛管直腸內的深藍色胎糞。 病兒哭鬧時隔膜明顯向外膨出, 手指觸及有明顯衝擊感, 刺激肛周可見括約肌收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