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五官科>正文

眼外肌病

外界物體在兩眼視網膜相應部位(對應點)所形成的像, 經過大腦枕葉的視覺中樞融合為一, 使人們感覺到不是兩個相互分離的物體, 而是一個完整的立體形象, 這種功能稱為雙眼視覺或雙眼單視。

一、雙眼單視的形成與分級

兩眼有相同視覺方向的視網膜成分稱為視網膜對應點, 兩眼黃斑部是對應點, 其他視網膜成分則各依其與黃斑部的距離結成對應關係, 一眼黃斑部鼻側的一點必與另一眼黃斑部顳側等距離的另一點相對應。

視網膜具有向空間投射的固定方向性, 也就是依據視網膜不同部位受到外界物體的刺激,

而主觀上感覺這個物體的視覺方向在空間一定不變的方位, 視網膜黃斑部中心凹的視覺方向代表正前方, 在它鼻側的視網膜成分向顳側空間投射, 顳側視網膜成分向鼻側空間投射, 上方的向下方投射, 下方的向上方投射。 在此基礎上兩眼視網膜對應成分則有其共同的空間投射方向, 因此, 一個物體的影像只有同時落在兩眼視網膜的對應點上, 傳入大腦時才能被感覺為一個影像, 形成雙眼單視。 落在非對應點的物象, 兩眼將投射到空間不同部位而被感覺成為兩個影像。

雙眼單視功能分為三級, 可用同視機檢查:

第一級:同時視, 是指兩眼對物像有同時接受能力, 即用同視機檢查,

雙眼能同時見到兩個不同而又相關畫面的圖像。

第二級:融合, 是指大腦能綜合來自兩眼的相同物像, 並在知覺水準上形成一個完整印象的能力。 用同視機檢查, 雙眼能將大部分相同、小部分不相同的圖像看成為一個圖像。

第三級:立體視, 是指雙眼有三度空間知覺的能力。 用同視機檢查, 雙眼能將兩個分離的相同的圖像綜合成為一個引起立體感覺的圖像。

黃斑(M)影像筆直向前(M‘);位於黃斑區右側的點面R的影像, 出現於M’的左側空間(L‘);而位於黃斑區左側的點面L的影像, 則出現於M’的右側空間(R‘)

二、眼位異常對雙眼單視的影響

兩眼12條眼外肌間力量的平衡及密切合作是維持雙眼位置與運動、協調並保持雙眼單視的必要條件,

一旦失去平衡, 就出現眼位偏斜並可引起一系列雙眼視覺功能的變化。

(一)複視:眼位偏斜後, 雙眼單視無法保持, 同一物像不是落在兩眼視網膜對應點上, 而是落在兩個非對應點上, 此時物像反映到大腦知覺中樞時成為兩個印象, 不能融合為一, 產生複視。 複視為麻痹性斜視的特徵之一, 因為發病較晚, 雙眼視覺反射已經牢固建立, 突然出現眼位偏斜, 複視明顯;共同性斜視, 多發生于幼兒, 對複視感覺常不能訴述, 且複視很快被視覺抑制、弱視與異常視網膜對應所取代, 所以患者主覺上常常沒有複視的症狀。

(二)視覺抑制與抑制性弱視:為了避免複視的干擾, 在大腦高級中樞可引起主動的抑制。 即在兩眼同時注視時,

大腦只接受一眼傳來的物象而抑制另一眼的物象, 這種情況稱為視覺抑制。 如果這種視覺抑制交替出現在兩眼, 則兩眼視力並不減低。 如果經常以一眼注視, 則斜眼(常屬屈光不正度數較大的一眼)的視力即逐漸下降(且不能矯正至0.9), 有的可能降至0.1以下, 而眼球本身並無器質性變化, 這就成為抑制性弱視。

(三)異常視網膜對應:斜視發生後, 正常視網膜對應遭到破壞, 但時間久了, 注視眼的黃斑部與斜視眼斜角相應的視網膜之間, 可以建立新的視網膜對應關係, 兩眼又取得共同的視覺方向, 複視因而消失。 這種關係稱為異常視網膜對應。 這個改變也是屬於中樞性的。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