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冠花自古以來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愛。 歷代詩人對雞冠花吟詠不絕, 其中明代解縉所作的一首七絕極為風趣。 詩雲:“雞冠本是胭脂染, 今日為何淺淡妝?只為五更貪報曉, 至今戴卻滿頭霜。 ”說到這首詩, 還頗有來歷。
一天, 皇帝帶著大臣們遊園, 來到一叢雞冠花前, 忽然龍興大發, 要大臣們對著雞冠花即席作詩, 解縉坦然以對, 當吟出“雞冠本是胭脂染”後, 皇帝忽然拿出白色雞冠花, 說“是白的”。 並非“胭脂染”, 可解縉機敏過人, 靈機一定, 即刻吟道:“今日為何淺淡妝?”一句設問, 峰迴路轉。 接著, 他大膽想像雞冠花由“紅”到“白”的變化,
雞冠花入藥, 有清熱利濕、止血通淋之功效, 能治療痔漏下血、赤白下痢、吐血、咯血、血淋、婦女崩中、赤白帶下等。 《瀕湖集簡方》記載:治赤白下痢, 以雞冠花煎酒服, 赤帶用紅雞冠花, 白帶用白雞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