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救苦化堅湯

【別名】救苦勝靈湯、消瘰化堅湯

【處方】黃耆1錢,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3分,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分, 真漏蘆1錢, 升麻1錢, 葛根的功效與作用5分, 連翹1錢, 牡丹皮3分,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身3分, 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3分, 熟地黃3分,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3分,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2分,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8分, 黍粘子3分, 羌活1錢, 獨活5分,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5分, 昆布2分, 京三棱(煨)2分, 廣荗(煨)3分, 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2分, 大麥芽面1錢, 神曲末(炒黃色)2分,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去須)3分, 黃柏(炒)3分,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3錢2分(薑制)。

【制法】上為細末, 湯浸蒸餅為丸,

撚作餅子, 曬乾, 搗如米粒大。

【功能主治】瘰鬁, 馬刀挾癭。

【用法用量】救苦勝靈湯(《準繩·瘍醫》卷三)、消瘰化堅湯(《醫林篡要》卷十)。 本方方名, 《濟生拔萃》本作“救苦勝靈丹”;改為丸劑, 名“救苦化堅丸”(見《杏苑》)。

如氣短不調及喘者, 加人參劑量;如夏月, 倍白芍藥, 冬寒則不可用;如有煩躁者, 去肉桂;如瘡不在少陽經, 去柴胡;無腫者, 不用黍粘子;如瘡不堅硬, 不用京三棱、廣荗;如無唾多, 吐沫, 吐食, 去益智仁;如有熱, 或腿腳無力, 或躁煩欲去衣, 宜加用黃柏, 無則不用;如無腹脹, 不用厚樸;如氣不順, 加橘皮, 甚者加木香少許;如只在陽明分為瘰鬁者, 去柴胡、黍粘子;如在少陽分, 為馬刀扶癭者, 去獨活、漏蘆、升麻、葛根, 加瞿麥穗3分;如本人素氣弱, 其病勢來時氣盛而不短促者,

不可考其平素, 宜作氣盛而從病變之權也, 宜加黃芩的功效與作用、黃連、黃柏、知母、防己之類, 視邪氣在上中下3處, 假令在上焦, 加黃芩(1半酒洗, 1半生用);在中焦, 加黃連(1半酒洗, 1半生用);在下焦則加酒制黃柏、知母、防己之類;如本人大便不通而滋其邪盛者, 加酒制大黃以利;如血燥而大便燥幹者, 加桃仁的功效與作用、酒制大黃2味;如風結燥不行者, 加麻仁、大黃;如風澀而大便不行, 加煨皂角的功效與作用仁、大黃、秦艽以利之;如脈澀, 覺身有氣濕而大便不通者, 加郁李仁、大黃以除氣燥也;如陰寒之病為寒結閉而大便不通, 以《局方》中半硫丸或加煎附子、乾薑, 冰冷與之。 大抵用藥之法, 不惟瘡瘍1說, 諸疾病量人素氣弱者,
當去苦寒之藥, 多加人參、黃耆、甘草之類, 瀉火而先補其元氣, 餘皆仿此。

【各家論述】黃耆護皮毛間腠理虛, 及治血脈生血, 亦瘡家聖藥也, 又能補表, 實際引數氣之弱也;人參補肺氣之藥也;炙甘草能調中, 和諸藥, 瀉火, 益胃氣, 亦能去瘡邪;漏蘆、升麻、葛根3味俱足陽明本經藥也;連翹1味, 十二經瘡中之藥, 不可無也, 能散諸血結氣聚, 此瘡家之神藥也;牡丹皮去腸胃中留滯宿血;當歸、生地、熟地, 諸經中和血、生血、涼血藥也;白芍藥其味酸, 其氣寒, 能補中益肺之虛弱, 治腹中痛必用之;肉桂大辛熱, 能散結積, 陰證瘡瘍須當少用之, 此寒因熱用之意, 又為寒陰覆蓋其瘡, 用大辛熱以消浮凍之氣;柴胡功同連翹;羌活、獨活, 防風, 此3味必關手足太陽證,

脊痛項強, 不可回視, 腰似折, 項似拔者是也;昆布其味大鹹, 若瘡堅硬結硬者宜用, 鹹能軟堅;麥芽治腹中縮急, 兼能消食補胃;黃連以治煩悶, 黃柏瀉腎中伏火也。

【摘錄】《蘭室秘藏》(人衛本)卷下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