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艾條灸法治療頸椎病的常用操作方法有哪些?

艾條灸法是將艾條點燃後在穴位或病變部位進行熏灼的方法,又稱艾卷灸法。其優點是,操作方便,不易燒灼皮膚,除了五官之外, 身體任何部位皆可使用。因其具體操作不同,又可分為溫和灸、雀啄灸和迴旋灸3種。

(1)、溫和灸:將已點燃的艾條對準施灸部,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距皮膚1〜2寸)施灸。一般每穴5~10分鐘。灸時患者自覺有一股溫熱暖流,直透肌膚深部,有溫熱舒適感覺。此法具有溫通經脈、散寒祛邪的作用,適於風寒濕痹型頸椎病(圖7—7)。

(2)、雀啄灸:施灸時,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穴位,與施灸部位距離不固定。先使艾條接近皮膚,待有溫熱感後,又提高, 一起一落,往返動作,如鳥之啄食。一般每穴可灸5分鐘左右(圖7—8)。

(3)、迴旋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保持1寸左右的距離,然後將燃著的艾條均勻地向左右方向轉動,或反復旋轉施灸,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灼痛。一般每穴可灸15~30分鐘。本法適用於風濕痹痛及神經麻痹。

艾條施灸須注意:艾條積灰過多時,則離開人體吹去後再灸。病人體位要舒適,方能夠持久,並防止冷風直接吹拂。灸後要將火熄滅,以防複燃,最好把艾卷著火之一端插入口徑合適之小瓶內,自然就會熄滅,留下焦頭,便於下次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