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大椎穴位位置圖,大椎穴的作用

大椎穴,經穴名。出《素問.氣府論》。屬督脈。手足三陽、督脈之會。別名:百勞穴,上杼穴。《肘後備急方》作大槌。《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作大顀。

穴位含義:手足三陽的陽熱之氣由此匯入本穴並與督脈的陽氣上行頭頸。

大椎穴是督脈上的一個穴位,同時也是足三陽經、手三陽經以及背部正中的督脈會合的地方,是身體陽氣的匯合點,平時應避免受寒。我們可以用熱毛巾熱敷大椎穴或熱水沖大椎穴的方法來預防受寒,也有可用手心來回擦熱大椎穴或兩手搓熱後敷在大椎穴位上。

大椎穴的準確位置

【大椎穴取穴方法一】

我們低頭時最高起的骨頭是第七頸椎的棘突,在最高起骨頭下方的凹陷中取大椎穴。如果一低頭有兩個高起的骨頭,可以把手指放到兩塊高起骨頭的部位,重複做低頭抬頭的動作,固定不動的頸椎,會前後移動的是胸椎,在頸椎骨下方的凹陷處取大椎穴。

大椎穴的準確位置

【大椎穴取穴方法二】

尋找肩膀兩側肩井穴的連線,脊柱與連線上側的凹陷處取大椎穴。

大椎穴的位置

大椎穴穴位的作用

【大椎穴主治病症】

熱病,瘧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熱,項強,肩背痛,腰脊強,角弓反張,小兒驚風,癲狂癇證,五勞虛損,七傷乏力,中暑,霍亂,嘔吐,黃疸,風疹,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人體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虛損、盜汗、勞熱;

配間使穴、乳根穴治脾虛發瘧;

配四花穴治百日咳(雙膈俞穴、雙膽俞穴) ;

配曲池穴預防流腦;

配合穀穴治白血球減少;

配足三裡穴、命門穴提高機體免疫力;

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配曲池穴、合穀穴瀉熱;

配腰奇穴、間使穴治

癲癇。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按大椎穴為督脈經穴,作用:主治頭項強痛,咳嗽。氣喘之症。由於寒氣大多是從大椎處侵入的,因此經常敲打大椎穴也能夠防止風熱感冒的發生。

療法原則: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防治感冒:在大椎處刮痧(要刮出痧點)或拔火罐(留罐10分鐘,如有咳嗽可在雙側的肺俞穴加拔火罐);淋浴時也可用水柱衝擊大椎處,水溫需要高一些,以能忍受、不燙傷局部皮膚為度。附:肺俞穴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治落枕及頸肩不適:在大椎處塗上紅花油類具治療跌打損傷作用的按摩油,然後拔罐並留罐10分鐘即可。肩部也可加拔幾隻火罐則效果更好。
治粉刺:採用刺血加罐的方法。先用三棱針點刺大椎穴,隨即加拔火罐,以出血為度,10分鐘左右起罐。3-5天進行一次治療,可活血通絡、祛毒養顏。

編輯推薦:

按摩大椎穴的好處

大椎穴 按摩大椎穴有什麼好處?

經絡拍打養生法 拍打身體不同部位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