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健康

冬天進補,八種湯滿足你

冬季喝湯無論從養生學還是寒冷的氣候裡滿足味蕾來講都是個不錯的差事。可是就煲湯喝湯而言卻也大有講究哦。什麼人應該喝什麼樣的湯?怎麼喝?有什麼講究?都有不少知識呢。那麼冬季喝什麼湯比較好?冬季喝湯注意事項。一起來看看吧~

冬季喝什麼湯比較好?冬季喝湯注意事項

鯽魚湯防哮喘。鯽魚含有全面而優質的蛋白質,對肌膚的彈力纖維構成能起到很好的強化作用。尤其對壓力、睡眠不足等精神因素導致的早期皺紋,有奇特的緩解功效。魚湯中含有一種特殊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阻止呼吸道發炎,防止哮喘病發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鯽魚不宜和大蒜、砂糖、芥菜、沙參、蜂蜜、豬肝、雞肉、野雞肉、鹿肉,以及中藥麥冬、厚朴一同食用。吃魚前後忌喝茶。

烏雞湯抗感冒。藥理學認為,烏雞營養豐富,並含有激素和紫色素,對人體白血球和血色素有增強的作用,對治療婦女體弱不孕、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赤白帶下及產後虛弱等症均有療效,並可用於肺結核、冠心病、胃潰瘍、神經衰弱、小兒佝僂等症的輔助治療。烏雞湯可增強黏液分泌,對感冒、支氣管炎等防治效果較好;烏骨雞可以補血養陰,可用于癌症患者術後、放療或化療後調養。

蔬菜湯排毒。各種新鮮蔬菜含有大量鹼性成分,可清除細胞中的污染物或毒素。故蔬菜湯有“最佳人體清潔劑”的美稱。蔬菜湯有中西不同特色,與慢火細細熬煮出食材中精華的中式湯不同,西式湯的特點則是把食材打碎融入湯中,所以更像是我們所說的蔬菜湯。那些奮不顧身投入湯中的番茄、蘑菇、土豆、玉米……最終與湯水交融得難捨難分,所以西式蔬菜湯在口感上也就更香濃渾厚些。冬天來碗香濃的湯,不僅滋潤,更加暖身。

接下來,就來瞭解瞭解喝湯的注意事項和誤區有哪些吧。

編輯推薦:

骨頭湯不僅好喝 有哪些營養元素

不想癡呆,煮粥時放它,還能降壓助睡眠

冬天來了,為何不來碗美味的羊肉湯

冬季喝湯的注意事項

有些湯需要一定的溫度維持口感。比如生滾魚片湯,一旦放涼,魚肉就會略帶腥味,趁熱喝才最鮮美。但大部分的湯不建議過度追求“熱”度。研究表明,常吃燙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風險將會增高。因為口腔、食道等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承受不了過高的溫度,喝湯溫度保持在60℃以下為最佳,超過則會對口腔和食管黏膜造成損傷。如果長期食用燙食,黏膜一直處在損傷階段,就會誘發黏膜的癌前病變。

老湯更鮮美,特別是熬骨頭湯時,有些人會煮上2~3小時,力求入味。其實,熬太久對口味的提升十分有限,但嘌呤含量卻會增加,並因此增加痛風風險。建議控制好熬湯的時間,青菜與海鮮搭配的湯,熬制時間最好在半小時以內,肉湯和骨頭湯,時間可適當延長。隨著廚具工藝的精進,高壓鍋、砂鍋等器皿不僅能提升湯的口感,還可以縮短時間,因此,使用這類鍋熬湯時,最好不要超過1個半小時。

冬季喝湯的誤區

湯泡飯。我們咀嚼食物,不但要將食物嚼碎後便於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濕潤,而唾液是不斷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中有許多消化酶,能幫助消化和吸收,對健康十分有益。而湯泡飯由於將飯泡軟了,就算不咀嚼也不會影響吞咽,所以吃進去的食物往往還沒經過唾液的消化過程就進入胃了,這就給胃的消化增加了負擔,日子一久,就容易導致胃部不適。

喝湯去“渣”。有人做過試驗,用魚、雞、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質原料的食品煮6小時後,看上去湯已很濃,但蛋白質的溶出率只有6%-15%,還有85%以上的蛋白質仍留在“渣”中。也就是說,無論煲湯的時間有多長,肉類的營養也不能完成溶解在湯裡。所以喝湯後還要吃適量的肉。

喜歡喝剛煲好的熱湯。剛煲好的湯往往很燙,而很多人卻偏偏喜歡喝這種很燙的湯,認為喝進去更暖胃暖身。其實,人的口腔、食道、胃黏膜最高只能忍受60度的溫度,超過此溫度則會造成黏膜燙傷甚至消化道黏膜惡變,因此50度以下的湯更適宜。

八道冬季進補湯

1、瑤柱鴨肉湯

首先,將鴨肉洗淨切塊,而瑤柱和冬菇先浸透,接著將所有材料一齊放入煲內,加六至七碗水,煲四個鐘點以上。

2、鯽魚豆腐湯

豆腐,鯽魚,冬菇,料酒、蔥段、薑片。首先,將油燒至七成熟,放入魚略煎,放入適量的料酒、蔥段、薑片,接著加入清湯、熟油;旺火燒開後用小火燒10分鐘,直至湯變為乳白色時,將豆腐、冬菇放入,旺火燒開,放入調味品進行調味。

3、黃豆豬蹄湯

豬蹄700克,黃豆150克,紹酒少許,蔥,薑,精鹽,味精。豬蹄是傳統的美容佳品,它富含的豐富膠質是每個愛美女人的追求。黃豆則屬於高蛋白食品,而且能利氣,與豬蹄燉補,做法簡單,營養豐富,很適合冬天滋補。

4、瓊漿玉液

核桃仁、芝麻、西米各50克,牛奶、豆漿各10克。將核桃仁、芝麻泡約30分鐘,然後用攪拌機攪碎成汁。與西米、牛奶、豆漿一起煮約10分鐘,待開後即可。

5、養顏烏雞湯

雞、鹿茸、後尖肉、西洋參、甲魚、枸杞子。將烏雞、甲魚宰殺洗淨切塊,鹿茸、後尖肉洗淨出水備用。加入各種藥材煲6小時,那麼這道冬季進補食物就可以食用了。

6、花旗參燉水鴨

水鴨120克、生薑1片、花旗參5克。首先,將水鴨去毛、剖好、切塊、略煮,接著將花旗參洗淨、切片,加一片生薑。然後,放入燉盅內,加250毫升水,隔水燉2小時。

7、豬尾黑豆湯

一條豬尾,黑豆四兩,黑木耳一兩。先將豬尾刮淨皮毛、沖洗、乾淨,再斬成小塊,接著木耳先浸發,然後把兩樣材料和黑豆一齊放入煲內,加四至五碗水,煲三至四個鐘點。

8、鮮參火腿鵪鶉湯

鵪鶉4只,豬瘦肉100g,火腿25g,鮮人參60g,生薑,大蔥,紹酒25mL,精鹽,花生油。將鮮人參洗淨後,放入蒸籠內蒸軟,切片待用;將豬瘦肉、火腿洗淨後,均切為大方粒,將豬肉和切好的鵪鶉煮過。然後油起鍋,放薑片、蔥段,紹酒,加開水,精鹽。把鵪鶉放人燉盅內,再依次放入豬瘦肉粒、火腿粒和人參片,加水、紹酒,加蓋燉1小時,加鹽後食用。

編輯推薦:

骨頭湯不僅好喝 有哪些營養元素

不想癡呆,煮粥時放它,還能降壓助睡眠

冬天來了,為何不來碗美味的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