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瀉白化血湯
【處方】桑白皮15克,地骨皮10克,花蕊石15克,三七的功效與作用粉的功效與作用3克(吞服),血餘炭10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克。【功能主治】清熱瀉肺,祛瘀止血。主肝火犯肺,熱傷血絡,肺失清潤。【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症狀較重者,每
2017-02-18 11 -
芎歸湯
《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芎歸湯【別名】立效散(《普濟方》卷三四五引《通真子秘方》)。【處方】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各1千克【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後乳懸,兩乳忽然伸長,細小如腸,向下垂墜,直過小腹下,痛不可忍,危在須臾
2017-02-18 12 -
雄蚣膏
【處方】雄黃9克,蜈蚣的功效與作用3條(瓦焙)。【功能主治】清火解毒。主肝火內鬱,濕熱外侵,結於肌膚。【用法用量】分別研為細末,混合均勻,香油調塗患處,每日3次。【摘錄】王法昌方
2017-02-18 10 -
犀角紫河車丸
【處方】紫河車1具(洗淨,焙乾用)鱉甲(酥炙)桔梗(去蘆)胡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芍藥 大黃 貝母(去心)敗鼓皮心(醋的功效與作用炙)龍膽草 黃藥子 知母各7.5克 犀角(鎊末)蓬術 芒消各4.5克 朱砂6克【制法】上藥十五味,為末,煉蜜為丸
2017-02-18 51 -
小茴香酒
【處方】小茴香30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白濁。由精道受風寒而成,湯藥全不效者。【用法用量】用黃酒的功效與作用250毫升燒滾沖,停一刻,去滓服酒。【摘錄】《醫林改錯》
2017-02-18 27 -
芎歸首烏飲
【處方】川芎的功效與作用9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0克 鮮首烏的功效與作用15克(打碎)青皮4.5克 草蔻仁3克(研)柴胡的功效與作用1.8克 炒枳殼4.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4克【功能主治】治孕婦瘧疾。【用法用量】上藥加酒200毫升,
2017-02-18 32 -
消毒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消毒散【處方】牛蒡子六兩,荊芥穗一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二兩。【炮製】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上膈壅熱,咽喉
2017-02-18 9 -
芎歸補中湯
【處方】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炒)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杵,炒)黃耆(炙)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術(炒)芍藥(炒)人參的功效與作用 杜仲的功效與作用(炒)各3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1.5克【制法】上藥為末。
2017-02-18 10 -
陰挺的飲食療法
北芪升麻烏雞湯:烏雞1只,宰好去腸雜洗淨,再將北黃芪30克、升麻15克入雞腹中,然後加水500毫升及調料適量,隔水燉爛。食肉飲湯,隔日一料,連服多日。腎虛明顯者,也可加入巴戟天肉30克。 豬腸巴戟湯:豬大腸300克,巴戟天30克,升麻9
2017-02-18 8 -
小半夏加茯苓湯
【處方】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8克 生薑的功效與作用15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9克【功能主治】治停飲嘔吐,心下痞悶,頭眩心悸者。【用法用量】上藥三味,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兩次溫服。【摘錄】《金匱要略》卷中
2017-02-18 45 -
虛風丸
【處方】天蓼木 吳白芷 白鮮皮 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黑皮)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獨活(去蘆頭)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蘆頭)天南星(酒浸,切片,酒煮)天麻的功效與作用(酒煮)烏蛇(酒浸,去皮、骨)全蠍(微炒)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去蘆頭)麻黃(去根
2017-02-18 4 -
寒凝血瘀型癥瘕
症狀:下腹部包塊質硬,小腹冷痛,喜溫畏冷,月經後期,量少,色暗淡,有血塊;面色晦暗或有暗斑,形寒肢冷,手足不溫;舌淡暗,舌邊、尖有瘀點、瘀斑,苔白,脈弦緊。 治則治法:化痰除濕,活血消症。 方藥:蒼附導痰丸(《葉天士女科診治秘方》)合桂
2017-02-18 10 -
宣胞丸
【處方】黑牽牛30克(半生半熟)青水香30克(斑蝥7枚,用青木香炒香,用斑蝥5枚)川木通30克(炒)【制法】上為末,用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外腎腫痛。【用法用量】每服30丸,酒或鹽湯送下。【摘錄】《普濟方》卷二四九
2017-02-18 9 -
氣虛血瘀型癥瘕
症狀:下腹部包塊按之不堅,小腹空墜,經期或者經後腹痛,月經量多,經期延長,經色淡紅,有血塊;面色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語聲低微,倦怠嗜臥,納少便溏;舌質暗淡,舌尖邊有瘀斑,苔薄白,弦細澀。 治則治法:益氣活血,消症散結。 中
2017-02-18 18 -
香附旋複花湯
【處方】生香附的功效與作用9克 旋複花(絹包)9克 蘇子霜9克 廣皮6克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5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塊9克 薏仁15克【功能主治】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
2017-02-18 13 -
濕熱瘀阻型癥瘕
症狀:下腹部包塊疼痛拒按,帶下量多色黃,月經量多,經期延長,有血塊,質黏稠;頭暈目赤,發熱咽幹,煩躁易怒,便秘,尿少色黃,肌膚甲錯,夜寐不安;舌質暗紅,舌邊有瘀點、瘀斑,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化瘀消症。 中成藥:夏枯草
2017-02-18 8 -
消飲丸
【處方】乾薑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60克 白術160克 枳實4枚(炙)【制法】上四味,搗篩,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溫中健脾,利水消飲。治飲酒過多,損傷脾胃,致成酒澼,痰水不消,腹中有水聲,滿逆嘔吐,目視疏疏,耳聾。【用法用量】每
2017-02-18 7 -
雄黃丸
【處方】雄黃15克(細研)真珠末15克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3克(細研)牛黃3克(細研)巴豆的功效與作用20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制法】上藥都研令勻,入棗的功效與作用瓤及煉蜜和丸,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兒中噁心痛。【用法用量】每
2017-02-18 6 -
瀉脾除熱飲
【處方】黃耆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茺蔚子 桔梗 大黃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車前子 芒消各30克【功能主治】治胬肉攀睛。【用法用量】每服18克,水煎服。【摘錄】《銀海精微》卷上
2017-02-18 10 -
小定風珠
【處方】雞子黃1枚(生用)真阿膠的功效與作用6克 生龜版18克 童便1杯 淡萊9克【功能主治】滋陰潛陽,熄風降逆。治溫邪久羈下焦,消爍肝腎陰液,虛火上沖,發為痙厥呃忒,脈細而勁者。【用法用量】上藥用水一升,先煮龜版、淡菜,得400毫升,去
2017-02-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