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腎陰虛夾濕熱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不多,色赤白相兼或黃,質稍稠,有臭味;陰部灼熱或瘙癢,腰酸腿軟,或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幹口燥,失眠多夢,大便燥結;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細數。 治則治法:滋腎益陰,清熱祛濕。 方藥: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鑒》)。知母、黃柏、
2017-02-18 29 -
小陷胸加枳實湯
【處方】黃連的功效與作用6克 栝樓9克 枳實6克 半夏的功效與作用15克【功能主治】治陽明暑溫,水結在胸,身熱面赤,頭暈,不惡寒,但惡熱,渴欲涼飲,飲不解渴,得水則嘔,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閉,舌上黃滑苔。【用法用量】上藥用急流水1升,
2017-02-18 28 -
腎陽虛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淡,質清稀如水,綿綿不斷;畏寒肢冷,小腹冷感,或腰背冷痛,腰膝酸軟,夜尿頻,小便清長,大便溏薄,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潤,脈沉遲。 治則治法:溫腎培元,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女科切要》)。鹿角、肉蓯蓉、菟
2017-02-18 13 -
犀羚二仙湯
【處方】犀角 羚羊角 鮮沙參 鮮生地 連翹 梔子 馬勃 甘中黃 人中白 大貝母 金銀花的功效與作用 陳金汁 元參 生石膏 川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滋陰養血。治痧點已透,火灼液虧,喉爛舌絳,脈數弦大者。【用法用量】水煎服。【
2017-02-18 25 -
濕熱下注型帶下病
症狀:帶下量多,色黃,或呈豆腐渣樣,或膿性,或泡沫狀,氣味臭穢;外陰瘙癢或灼熱疼痛,小腹作痛,或腰骶脹痛,口苦口膩,胸悶納呆;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中成藥:婦科千金膠囊康婦炎膠囊。 方藥:止帶方(《世補齋不
2017-02-18 20 -
瀉黃散
【別名】瀉脾散(《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處方】藿香葉21克 山梔子仁3克 石膏1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90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120克(去蘆,切,焙)【制法】上銼,同酒、蜜微炒香,為細末。【功能主治】瀉脾胃伏火。治脾胃伏火,口燥脣乾,口
2017-02-18 188 -
胞絡受寒型帶下病
病因病機:勞傷血脈,胞絡受寒。 證候表現: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無力也。 治療方法:內金鹿茸丸。 處方:宜內金鹿茸丸。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勞傷血脈,胞絡受寒,小便白濁,日夜無度,臍腹疼痛,腰膝
2017-02-18 12 -
消脹萬應湯
【處方】地骷髏9克 大腹皮6克 真川樸3克 萊菔子6克(春砂仁1.5克拌炒)六神曲4.5克 陳香櫞皮2.4克 雞內金的功效與作用2張 人中白(煆透)1.5克 燈心5小帚【功能主治】化積消脹。治氣滯濕阻,胸腹脹滿。【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
2017-02-18 29 -
脾虛氣滯型帶下病
治療方法:沉香降氣湯。 證候表現:痞悶少食者;又有日夜津流如清米泔,或如黏膠者。 處方:沉香降氣湯。 出處:《婦科玉尺》·卷五(卷)·帶下(篇) 原文:痞悶少食者,沉香降氣湯。
2017-02-18 11 -
陰虛夾濕型帶下病
證候表現:帶下量多,色黃或赤白相兼,質稠,有氣味,陰部灼熱感,或陰部瘙癢;腰酸腿軟,頭暈耳鳴,五心煩熱,咽幹口燥,或烘熱汗出,失眠多夢;舌質紅,苔少或黃膩,脈細數。 病因病機:腎陰不足,相火偏旺,損傷血絡,或複感濕邪,損傷任帶致任脈不固
2017-02-18 93 -
香地膏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研如泥成膏)木香(細末)【功能主治】治打撲傷損,及一切癰腫未破。【用法用量】上以地黃膏隨腫處大小攤於紙上,摻木香末一層,又再攤地黃膏,貼腫上。不過三五次即愈。【備註】本方在原書中無方名,現據《衛生鴻寶》卷六補。
2017-02-18 8 -
幫你防治帶下病的六個小食譜
濕熱下注證 薏米糕:薏米50克、茯苓50克,挑淨磨粉加白糖150克和勻,酵母粉適量,鹽油適量,發酵後蒸糕食用。 赤豆粥:赤小豆100克、薏米100克,洗淨,山藥去皮切丁熬粥,加蜂蜜或食鹽調味食用。 炒絲瓜:絲瓜250克,洗淨切片,水發黃
2017-02-18 9 -
怎樣通過節食養生治療帶下病
正常女性可有少量帶下,呈無色透明無臭的陰液。在經前,經間隔中期和妊娠期稍有增多,均為正常生理現象。帶下病指帶下增多,常見白帶、黃帶和赤帶。 帶下病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濕熱下注,帶下黃黏有味,可伴刺癢。二是脾胃虛弱,帶下清稀無味,可伴疲乏。
2017-02-18 10 -
宣郁定痛湯
【處方】白芍的功效與作用30克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丹皮各9克 柴胡的功效與作用6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白芥子 大黃 牛膝 炒梔子各3克【功能主治】治兩脅作痛,日久不愈,時作時止,作時身發寒熱,不思飲食,屬肝膽氣鬱,肝血瘀
2017-02-18 12 -
帶下病食療
帶下病是指帶下暈多、持續不斷,或帶下色、質、氣味發生變化的一種病證。包括西醫學中的宮頸炎、盆腔炎、宮頸癌等疾病所引起的帶下改變。 本病由於素體脾虛、勞倦過度、房勞多產、腎陽虛弱及肝經濕熱下注,任脈不固,帶脈失約所致。主要有脾虛濕困證、腎
2017-02-18 13 -
新法半夏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新法半夏湯【處方】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神僸(炒),各四兩。草果(煨.去皮)、半夏的功效與作用僸(炒),各二兩三錢。乾薑(炮)四兩,丁皮、木香、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各七錢半。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四錢半。【炮製】上
2017-02-18 12 -
香芎湯
【別名】香芎散(《禦藥院方》卷九)。【處方】芎藭 羌活(去蘆頭)細辛(去苗、葉)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叉)莽草 郁李仁(去皮,研)各15克【制法】上六味,搗為粗末。【功能主治】治風壅齒痛不可忍,或牙齒動搖,並口內生瘡者。【用法用量】每用15
2017-02-18 12 -
小駐車圓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去蘆)二兩,訶子(炮.去核)一兩,乾薑(炮)、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去須),各三分。【炮製】上為細末,用阿膠的功效與作用一兩三分,水煎成汁,搜和為圓,如粟米大。【功能主治】治小兒冷熱不調,或乳哺失節,泄瀉不止,或下痢
2017-02-18 9 -
先期湯
【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 川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白芍的功效與作用藥各6克 黃柏 知母各3克 條芩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炒)各2.4克 艾葉的功效與作用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2.1克【功能
2017-02-18 28 -
仙術湯
【處方】蒼術(去皮)四十八斤,棗的功效與作用(去核)二鬥四升,乾薑(炮)二十四兩,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麩炒.別搗)六斤,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炒)十四斤,鹽(炒)二十五斤。【炮製】上為細末,入杏仁和勻。【功能主治】辟瘟疫,除寒濕,溫脾
2017-02-18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