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消飲加減
【處方】焦楂15克,麥芽10克,建曲10克,川樸1.5克,大白6克,炮薑5克,元胡10克,木香3克,二醜15克。【功能主治】消積滯,散寒邪。主寒冷停食,凝結于下焦,壅滯不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李文亮方
2017-02-18 10 -
五痹湯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痹湯【處方】附子、薑黃(洗去灰土)、羌活、白術、防己,各一兩。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微炙)半兩。【炮製】上俰咀。【功能主治】治風寒濕邪,客留肌體,手足緩弱,麻痹不仁,或氣血失順,痹滯不仁,並皆治之。【用法用量】每服
2017-02-18 22 -
萬壽地芝丸
【別名】地芝丸(《東垣試效方》卷五)。【處方】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240克 天門冬240克(去心)菊花的功效與作用120克 枳殼(去瓤,麩炒)120克【制法】上為細末,用酒、蜜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養陰清肝,明目黑髮。治目不能遠
2017-02-18 30 -
溫胃飲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3~6克(或用至30克)白術(炒)3~6克(或用至30克)扁豆(炒)6克 陳皮的功效與作用3克(或不用)乾薑(炒焦)3~6克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3~6克(滑泄者勿用)【功能主治】溫中和胃。治脾
2017-02-18 51 -
成膿期的乳癰(急性乳腺炎)
症狀:患乳腫塊不消或逐漸增大,皮膚紅腫焮熱,局部疼痛明顯加重,如雞啄樣或搏動性疼痛,患處拒按。伴高熱不退,頭痛,口苦咽幹,噁心厭食,溲赤便秘,同側腋淋巴結腫大壓痛,舌紅或紅絳,苔黃或膩,脈弦滑數。此時腫塊中央漸軟,按之有波動應指感,查血
2017-02-18 11 -
挽狂湯
【處方】甜瓜蒂6克,淡豆豉9克,赤小豆9克,黨參的功效與作用蘆頭6克,明礬3克,急性子4克。【功能主治】湧吐痰涎,以通心竅。主痰火迷心。【用法用量】水煎2次,早晨空腹服第2煎,得快吐,止後服;服藥已過6小時仍不吐者,可服第2煎。如吐不止者
2017-02-18 6 -
五香膏
【處方】霍香 甘松香 甲香(炙)雞舌香 附子(炮)續斷 烏喙(炮)各37.5克 澤蘭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 白術各30克 白芷 松葉 莽草各53克 柏葉60克(炙)大皂莢2寸(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23克(炙)豬膏2.5千克【制法】上十八
2017-02-18 11 -
潰後期的乳癰(急性乳腺炎)
症狀:急性膿腫成熟時,可自行破潰出膿,或手術切開排膿。若潰後膿出通暢,局部腫消痛減,寒熱漸退,瘡口逐漸癒合。若膿腔部位較深,或有多個膿腔,潰後膿出不暢,腫勢不消,疼痛不減,身熱不退,而形成袋膿或傳囊乳癰。若久治不愈,乳汁夾雜有清稀膿液自
2017-02-18 9 -
胃炎煎劑
【處方】黨參的功效與作用10克,白術10克,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0克,丹參15克,香附的功效與作用10克,良薑5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5克,青黛1克。【功能主治】健脾補氣,佐以溫中、理氣、活血。主脾氣不足,脾胃虛寒,兼氣滯血瘀。【用法用量】取
2017-02-18 12 -
萬金飲
【處方】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半生.半炙)、罌粟殼(去蒂.蓋.半生.半蜜炙),各等分。【炮製】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弱,內受風寒,或飲食生冷,傷於脾胃,嘔吐泄瀉,脅肋脹滿,腸內虛鳴,及腸胃受濕,膿血相雜,下如
2017-02-18 14 -
溫中降氣丸
【處方】附子(去皮臍.切作半棗的功效與作用大.稱一兩.用生薑的功效與作用自然汁半升.銀石器內慢火煮.薑汁盡為度.薄切.焙)、幹生薑(二兩.去皮)。白術、人參的功效與作用、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神曲(炒黃)、半夏的功效與作用(湯洗七次)
2017-02-18 12 -
五皮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皮散【處方】五加皮、地骨皮、生薑的功效與作用皮、大腹皮、茯苓的功效與作用皮,各等分。【炮製】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男子、婦人脾氣停滯,風濕客搏,脾經受濕,氣不流行,致頭面虛浮,四肢腫滿,心腹膨脹,上氣促急,腹
2017-02-18 36 -
五生丸
《楊氏家藏方》卷八:五生丸【處方】天南星(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汁浸一宿,焙乾)半夏的功效與作用(湯洗七次)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 白礬(枯)各30克 朱砂6克(別研為衣)【制法】上藥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
2017-02-18 11 -
胃關煎
【處方】熟地10~15克或30克 山藥的功效與作用(炒)6克 白扁豆(炒)6克 炙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6克 焦乾薑3~9 克吳茱萸(制)1.5~2.1克 白術(炒)3~9克【功能主治】治脾胃虛寒,泄瀉,甚則久瀉腹痛不止,冷痢。【用法用量】
2017-02-18 9 -
溫中圓
【處方】良姜(去蘆)、乾薑(炮)、青皮(去白)、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各五兩。【炮製】上為細末,用醋的功效與作用打麵糊為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臟傷泠,宿食不消,霍亂吐瀉,心腹膨脹,攻刺疼痛。【用法用量】每服三十圓,米飲吞下,
2017-02-18 11 -
五香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五香散【處方】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炮製】上為粗末。【功能主治】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導壅滯,發散邪熱。治陰陽之氣鬱結不消,諸熱蘊毒,腫痛結核,或似癰癤而非,使人頭痛噁心,寒熱氣急。【用法用量】
2017-02-18 22 -
溫金散
【處方】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生用)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桑白皮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去叉)杏仁的功效與作用(去皮、尖)各30克(米泔浸一宿取出,握幹,略炒)麥門冬7.5克(去心)茯神15克【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治積勞咳嗽,氣喘胸
2017-02-18 11 -
五膈丸
《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五膈丸【處方】麥門冬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150克 蜀椒 遠志的功效與作用 桂心 細辛各90克 附子45克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20克 乾薑60克【制法】上九味,為細末,煉蜜為丸,彈子大。【功能主治】治憂膈、氣膈、食膈
2017-02-18 11 -
烏荊圓
【處方】川烏(炮.去皮.臍)一兩,荊芥穗二兩。【炮製】上為細末,醋的功效與作用、麵糊,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諸風緩縱,手足不遂,口眼斜,言語蹇澀,眉目俽動,頭昏腦悶,筋脈拘攣,不得屈伸,遍身麻痹,百節疼痛,皮膚瘙癢,抓成瘡瘍。又治婦
2017-02-18 10 -
威靈仙丸
【處方】黃耆30克(蜜炙,切)威靈仙15克(去土,洗)枳實30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年高之人,津液苦燥,無以潤養,腸間乾澀,氣血俱衰,艱於運化,其脈燥大。【用法用量】每次20丸,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湯下。又將
2017-02-18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