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苓散與參附東加味
【處方】桂枝10克,茯苓的功效與作用15克,白術10克,澤瀉的功效與作用10克,豬苓10克,黨參的功效與作用15克,附子10克,烏藥12克,木香10克。【功能主治】溫腎通陽,化氣行水。主腎陽虛,膀胱氣化失常。【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
2017-02-18 33 -
五靈至聖散
【處方】五靈脂9克(研極細末)白薇9克 細辛1.5克 骨碎補1.5克【功能主治】治多食肥甘,齒牙破損作痛,時作時止者。【用法用量】上藥各研為細末,先用滾水含漱齒至淨,然後用前藥末1.5克,滾水調如稀糊,含漱齒,半日至氣急,急吐出,如是者三
2017-02-18 100 -
吳茱萸丸
明·方賢著《奇效良方》:吳茱萸丸【處方】吳茱萸、細辛、白茯苓的功效與作用(去皮)、獨活(去蘆)、木香、山茱萸(去核)、牛膝(酒浸)、石斛的功效與作用、萆薢(酒浸),各半兩。附子(炮.去皮臍)、芎藭,各二兩。【炮製】上為細末,以酒煮麵糊為丸
2017-02-18 115 -
溫膽東加減
【處方】制半夏的功效與作用6克,廣陳皮的功效與作用6克,茯苓的功效與作用6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3克,竹茹9克,枳殼6克。【功能主治】化痰祛瘀,疏通經絡。主風痰卒中臟腑,蒙蔽清竅。【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摘錄】黃政德方
2017-02-18 36 -
溫肺止流丹加減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燉服)10克,荊芥10克,細辛4克,訶子10克,桔梗10克,魚腦骨15克,甘草的功效與作用6克,胡桃肉10克,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10克,金櫻子的功效與作用10克,蛤蚧的功效與作用10克。【功能主治】溫腎壯陽,通竅
2017-02-18 102 -
烏髮糖
【處方】核桃的功效與作用仕50克,赤沙糖500克。【制法】1.將紅糖的功效與作用放入鋁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開,移文火上煎熬至稠厚時,加炒香的黑芝麻的功效與作用、核桃仁的功效與作用,攪拌均勻停火。2.將烏髮糖倒入塗有熟菜油的搪瓷盤中攤平
2017-02-18 36 -
吳茱萸粥
《飲膳正要》卷二: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15克(水洗去涎,焙乾,炒)【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散寒降逆。治心腹冷氣攻沖,脅肋疼痛。【用法用量】以米60克,一同煮粥,空腹食之。【摘錄】《飲膳正要》卷二《食鑒本草》:吳茱萸粥【處方】吳茱萸
2017-02-18 11 -
蜈蚣餞
【處方】桐油60克 獨活 白芷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蜈蚣的功效與作用各3克【功能主治】祛風拔毒,去腐生肌。治臆瘡多年,黑腐臭爛作痛,諸藥不效者。【用法用量】上藥入油內煎滾,先將臁上洗淨,用白麵水調作圈,圍在瘡之四邊,毋令洩氣走油。將腳放平,
2017-02-18 11 -
烏蛇散
【處方】烏蛇肉150克(酒浸,炙令黃)天麻的功效與作用30克 桂心30克 羌活15克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30克(去蘆頭)麻黃30克(去根、節)白僵蠶30克(微炒)苦參的功效與作用30克 (銼)躑躅花15克(酒拌令勻,炒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1
2017-02-18 13 -
魏香散
【別名】魏莪散(《嵩崖尊生》卷十五)。【處方】蓬莪術15克 真阿魏3克【制法】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蓬莪術一晝夜,焙乾,研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小兒盤腸內吊,腹中極痛,幹啼後偃。【用法用量】每服0.2~1.5克,煎紫蘇、米飲,空腹時調下。【摘
2017-02-18 10 -
乳發飲食的宜與忌
宜: 1、主食及豆類的選擇:小麥粉、粳米、小米、玉米、高粱米、赤豆、豌豆、綠豆及豆製品等。 2、肉、蛋、奶類的選擇:豬瘦肉、豬蹄、豬肝、鴨肉、兔肉、鯽魚、鱖魚、牛奶、蛋類等。 3、蔬菜的選擇:黃花菜、芹菜、絲瓜、苦瓜、油菜、番茄、黃瓜、
2017-02-18 7 -
乳發的飲食偏方
1、蜜汁無花果:無花果100克,山楂30克,加水適量煎20分鐘,取汁加蜜糖服用,每日兩次。 2、絲瓜燉豆腐:絲瓜150克,豆腐100克,加水同煲20分鐘,起鍋前放入薑、蔥、香油,每日一次。 3、桔梗赤小豆粥:桔梗、皂角刺各10克,加水適
2017-02-18 10 -
王不留行散
《金匱要略》卷中:王不留行散【處方】王不留行 蒴翟細葉 桑白皮各75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135克 川椒(除目及閉口,去汗)22克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 黃芩的功效與作用 乾薑 芍藥各15克【制法】上九味,將前三味燒灰存性,合餘藥為末。【功能主
2017-02-18 18 -
萬靈湯
【處方】罌子粟(炒赤)250克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銼)30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治赤白瀉痢,腹部疼痛,裡急後重。【用法用量】每服5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去滓,臨臥空腹時溫服。【摘錄】《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2017-02-18 12 -
葳蕤湯
【處方】葳蕤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的功效與作用 芎藭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 青木香各6克(如無木香,可用麝香的功效與作用0.3克代之)石膏9克【制法】上九味,哎咀。【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宣肺解表。治陰虛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幹舌燥,氣喘有汗
2017-02-18 13 -
五噎丸
【別名】食茱萸丸(《普濟方》卷二O五)。【處方】乾薑 蜀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參的功效與作用各37.5克 細辛 白術 橘皮各45克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 附子各30克【制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溫中散寒,行氣開結。治胸中
2017-02-18 8 -
五德丸
【處方】補骨脂的功效與作用120克(酒炒)吳茱萸(制)160克 木香60克 乾薑(炒)120克 五味子的功效與作用(或用面炒肉豆蔻代之,或用烏藥亦可)60克【制法】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脾腎虛寒,飧泄鶩溏;或暴
2017-02-18 12 -
萬靈散
【處方】牡丹 芍藥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蓬莪 川烏 青橘皮 官桂 牛膝各等分【制法】上藥為末。【功能主治】治婦人產後血氣。【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溫酒調下。【摘錄】《產寶諸方》
2017-02-18 25 -
烏魚骨散
【處方】烏魚骨 鹿茸的功效與作用 阿膠的功效與作用各90克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60克 蒲黃30克【制法】上為細末。【功能主治】治婦人漏下不止。【用法用量】溫酒調服6克,不拘時。【摘錄】《雞峰普濟方》卷十六
2017-02-18 31 -
溫風散
【處方】當歸的功效與作用 川芎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 白芷 蓽茇 槁本 蜂房(炒)各等分【制法】上藥研為粗末。【功能主治】治風冷齒痛。【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井水煎服,並漱口。【摘錄】《仁齋直指》卷二十一
2017-02-18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