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補陰丸由來
出處:《丹溪心法》 本方由黃柏、知母、熟地黃、炙龜板四藥組成,研末,用豬脊髓蒸熟,煉蜜為丸。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吐血;或煩熱易饑,足膝疼痛,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證。有滋陰降火之功。 朱丹溪曰:「陰常不足
2017-02-22 14 -
膽囊炎疾病的飲食護理有什麼
人在進餐後,脂肪及胃酸刺激小腸粘膜產生膽囊收縮素引起膽囊收縮,把膽汁排進小腸,參與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若膽囊膽管粘膜發炎,膽管阻塞,膽汁排出不暢,脂肪、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就會受影響。膽囊炎疾病的飲食護理有什麼一、膽囊炎病人的飲食禁忌人在進餐
2017-02-22 22 -
三品一條槍由來
出處:《外科正宗》 本品由明礬、砒石、雄黃、乳香四味藥物組成,先將礬、砒鍛紅,再研成細末,加雄黃、乳香二味,調搓成藥條,陰乾後外用。適用於痔瘡、肛瘺、癭瘤、疔瘡、發背、腦疽等症。有袪腐、拔瘺之功效。 「三品」者,謂方中有明礬、砒
2017-02-22 40 -
通關散由來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 本方由豬牙皂、細辛二味藥物組成,研極細末,和勻,吹少許入鼻中取嚏。用於中惡客杵或痰厥所致之猝然口噤氣塞,人事不省,面色蒼白,牙關緊閉,痰涎壅盛,而屬於閉、實證者。有通關開竅之功。 本方所治之昏厥,是由於氣
2017-02-22 32 -
鯉魚臛
《壽親養老新書》卷一:鯉魚臛【處方】鯉魚肉300克 蔥白1握 麻子15克(熬,細研)【功能主治】治老人水氣病,身體腫,悶滿氣急,不能食,皮膚欲裂,四肢常疼,不可屈伸。【用法用量】上藥以水濾麻子汁,和煮作臛,下五味、椒、薑調和,空腹時漸服之
2017-02-22 13 -
清燥救肺湯由來
出處:《醫門法律》 本方由桑葉、石膏、人參、甘草、炒胡麻仁、阿膠、麥門冬、蜜炙枇杷葉、杏仁諸藥組成。用於溫燥傷肺,氣陰兩傷之頭痛身熱,乾咳無痰,氣逆而喘,咽幹鼻燥,心煩口渴,舌幹無苔等症。有清燥潤肺之功。「燥」,有外燥、內燥之分。
2017-02-22 9 -
靈香丸
【處方】白胡椒、枳殼、白檀香、紅花的功效與作用、五靈脂(去沙)、廣木香。【制法】上為末,於六月六日修合,水泛為丸。【功能主治】心胃痛。【用法用量】每用7丸,噙化。少頃痛即止。【摘錄】《金匱翼》卷六
2017-02-22 17 -
蠟丸子
《普濟方》卷三九二引《幼幼新書》:蠟丸子【處方】硇砂1分,粉霜1分,辰砂(並研)1分,膩粉1分,川烏頭(去皮臍,生用)1兩半(取細末),青橘皮(去白,取末)1兩,黑牽牛(取粉稱)1兩,巴豆的功效與作用(肥者)1兩(去皮膜,用鹽4兩同炒訖至
2017-02-22 8 -
磁朱丸由來
處方 磁石(煆) 200g 朱砂 100g 六神曲(炒) 400g歌訣磁砂丸最媾陰陽,神曲能俾穀氣昌;內障黑花聾並治,若醫癲癇有奇長。 制法 以上三味。朱砂水飛成極細粉,磁石、六神曲分別粉碎成細粉;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水
2017-02-22 43 -
九分散由來
出處:《急救經驗良方》 本方由制馬錢子、麻黃、乳香、沒藥四味藥物組成,既可用無灰酒調下內服,亦可外用燒酒調敷。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受損,紅腫作痛等症。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之效。 功能與主治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用於跌撲損傷,
2017-02-22 26 -
理氣散寒湯
《會約醫鏡》卷七:理氣散寒湯【處方】蒼術 厚樸的功效與作用(薑炒)陳皮的功效與作用(去白)甘草的功效與作用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殼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的功效與作用 烏藥各4.5克【功能主治】治中下二焦寒滯氣逆,腹痛,或嘔瀉;或不
2017-02-22 7 -
火郁湯由來
出處:《蘭室秘藏》 本方是由升麻、葛根、柴胡、白芍藥、防風、甘草諸味藥物組成,共為粗末,每用15克,加連須蔥白3寸,水煎,不拘時服。用於治療心火下陷脾土之中,鬱而不得伸,五心煩熱諸證。有辛散透達,發洩火鬱之功。 「火鬱」,是指熱
2017-02-22 17 -
淋渫藥地榆散
【別名】淋渫地榆散【處方】地榆、蒴藋、荊芥穗、苦參的功效與作用、蛇床子各等分。【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肛門痛癢或腫。【用法用量】淋渫地榆散(《衛生寶鑒》卷十七)。本方方名,《普濟方》引作“地榆散”。【摘錄】《禦藥院方》卷八
2017-02-22 10 -
達郁湯由來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 本方由升麻、柴胡、川芎、香附、白蒺藜、桑白皮、橘葉諸藥組成。用於治療抑鬱傷肝,嘔酸,陽痿不起等症。有疏肝解鬱、行氣泄熱之效。本方之中,升麻升發清陽;柴胡疏肝開鬱;川芎活血行氣;香附理氣解侈;白蒺藜平肝袪風;
2017-02-22 30 -
靈烏散
【處方】烏鴉1只(臘月取于藏瓶內盛,以鹽泥固濟,令幹,用炭火煆存性,候冷,取出去肚腸,研),丹砂(研)1分,細辛(去苗葉)2兩,幹蠍(全者)14枚(炒)。【制法】上四味,將二味搗末,與別研二味同羅。【功能主治】風癇多驚,手足顫掉,口吐涎沫
2017-02-22 13 -
一字散由來
出處:《濟生方》 本方由雄黃、細辛、川烏頭為末,薑汁或清茶調服。用於風寒之邪侵襲頭部所致之頭痛經久不愈,時發時止的頭風症。有袪風止痛之功。 「一字」者,古時服藥時用漢代五銖錢幣炒取藥末,填去一字之量。風中雄黃辛溫解毒;細辛袪風止
2017-02-22 23 -
蘿藦菜粥
【處方】蘿摩菜半斤,羊腎1對(去脂膜),粳米的功效與作用2合。【功能主治】五勞七傷,陰囊下濕癢。【用法用量】切細煮粥,調和如常法。空腹食之。【摘錄】《聖惠》卷九十七
2017-02-22 10 -
理中丸由來
出處:《傷寒論》 本方由人參、乾薑、炙甘草、白術四味藥物組成蜜丸。用於脾胃虛寒所致之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以及霍亂;或陽虛失血,或小兒慢驚,病後喜唾涎沫,及胸痹等證。有溫中袪寒,補益脾胃之功。「理」者,調也,治也;「中」者
2017-02-22 15 -
柳蛀糞熨
【處方】柳蛀糞2升。【功能主治】柔風,筋骨疼痛。【用法用量】甑上炊1飯頃;如無柳蛀糞,用大豆5鬥蒸熟。攤於床上,著舊夾衣蓋村,令患人臥,蒸熨所患處。【摘錄】《聖濟總錄》卷七
2017-02-22 9 -
牛郎串由來
出處:《串雅內編》 本方由牽牛子、檳榔、茵陳、莪術、三棱、皂角諸位藥物組成,共為細末,醋糊為丸。用於治療邪熱上攻、痰涎壅滯、噎膈、反胃吐食;及積聚痞塊、瘡熱腫痛;或大小便不利;女人面色萎黃、症瘕等症。有清熱利濕、理氣散瘀之功。
2017-02-22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