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膏肓穴

膏肓穴名解

膏, 膏脂、油脂也。 肓, 心臟與膈膜之間也。 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類物質由此外輸膀胱經。 穴外輸膀胱經的氣血物質為心臟與膈膜之間的膏脂(此膏肓由五穀精微所化), 故名膏肓。 (膏脂為提供心火燃燒之柴薪, 在火熱作用下所處為液態, 今心室燃燒後氣化蒸發的部分在胸腔內壓的作用下隨濕熱之氣外滲體表膀胱經, 故名膏肓。 )

膏肓穴的準確位置

定位:該穴位於背部, 當第4胸椎棘突下, 旁開3寸。

解剖:在肩胛骨脊柱緣, 有斜方肌、菱形肌, 深 層為髂肋肌;有第四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經後支。

查看詳情

膏肓穴的功能特性

穴義:肓膜中的脂類物質由此外輸膀胱經。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較乾燥的濕熱之氣與不溶于水的膏脂。

運行規律:熱氣循膀胱經上行, 膏脂出體表後散熱降下行。

功能作用:散熱排脂。

治法:寒則補之或多灸, 熱則瀉針出氣。

按摩膏肓穴的作用

功效:散熱排脂。

主治:咳嗽, 氣喘, 肺癆, 健忘, 遺精, 完穀不化。

操作: 斜刺0.5~0.8寸。

膏肓穴穴位配伍

配尺澤穴、肺俞穴治喘咳。

膏肓穴如何保健養生

中醫認為, 人體全身的病, 統統與膏肓相關。 所以, 中醫典籍中也曾有“運動膏肓穴, 除一身疾”的說法。 建議經常伏案、用電腦的人多做下面幾個動作。

1.肘部彎曲, 分別向前向後轉搖肩關節各50次, 一日三次,

這樣可帶動肩胛骨上下旋轉, 以運動背部的膏肓穴。

2.兩腳平行站立, 兩膝微曲, 腰直, 胸平, 兩手握拳, 兩臂緩緩抬起到胸前與肩平, 然後用力向後拉至極限, 使肩胛骨儘量向脊柱靠攏, 擠壓兩側膏肓穴, 略停1至2秒鐘, 再恢復原姿態, 後拉時深吸氣, 回收時呼氣, 動作在水平面緩慢進行, 動作到位, 使背後有酸脹、出汗的感覺。

3.把椅子反過來坐, 人趴在椅背上, 充分展開兩個肩胛, 而兩個肩胛骨向後擠壓, 就是在擠壓膏肓穴。

這些方法既可益壽延年, 還對肩周炎、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頸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附分穴 膽俞穴 督俞穴 膈關穴 膈俞穴 魂門穴 脊中穴 夾脊穴 筋縮穴 厥陰俞穴 靈台穴 身柱穴 神道穴 胃脘下俞穴 心俞穴 懸樞穴 陽綱穴 譩譆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