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法是一種中醫中的治療方法, 那麼我們在生活中有哪些小毛病需要用到這種推拿的小技巧呢?這種推拿的技巧有什麼好處, 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走進搓法的世界中吧, 讓我們一起來瞭解有關搓法的一些知識。
此法屬推拿手法中一種輔助手法, 常作為四肢、脅肋部、腰背部推拿治療的結束手法。 具疏通經絡, 調和氣血, 放鬆肌肉等作用。
簡介
醫者用雙手掌面著力, 對稱地挾住或托抱住患者肢體的一定部位, 雙手交替或同時相對用力作相反方向的來回快速搓揉, 並同時做上下往返移動。 稱為搓法。
用兩手掌面挾住肢體的一定部位, 相對稱用力作方向相反的來回快速搓揉或作順時針回環搓揉, 即雙掌對揉的動作, 稱為搓法。
基本簡介
搓法在臨床應用時常隨治療部位而有所變化。
1.搓肩關節患者正坐, 肩臂放鬆自然下垂。 醫生雙下肢馬步位;然後雙掌如抱球樣相對用力作順時針方向回環搓揉10-20次。 用於肩周炎。
2.搓上肢體位同上, 雙手挾持住患側上臂作一前一後的交替搓揉, 並漸漸下移由前臂至手腕, 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圖88)。 如此往返搓揉3-5遍。 用於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視為一個整體手法, 由肩而下。
3.搓脅肋部患者取坐位, 醫者位於其後, 用雙手自腋下挾持患者胸廓的左右兩側, 相對用力作一前一後的交替搓揉,
4.搓下肢患者取仰臥, 下肢微屈, 醫者用雙手挾持住大腿的內外側(或前後側), 相對用力作一前一後的交替搓揉, 經膝、小腿至踝部, 再由踝、小腿、膝、大腿, 如此往返3-5遍。 用於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患者取坐位或俯臥位, 醫者位於其後, 雙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準狀的搓揉動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 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 用於腰背痛。
手法要領
①搓動時雙手動作幅度要均等, 用力要對稱。
②搓揉時頻率可快, 但在體表移動要緩慢。
③雙手挾持肢體時力量要適中。 挾持過重, 搓不動, 挾持過輕, 搓不到。
適用部位
四肢、胸肋、肩部等部位。
臨床應用
搓法是較為溫和的一種手法,
正搓
正搓也叫正面搓法, 正搓只能用於軀幹正面, 不能用於頭部和四肢。 具體搓法為:操作者兩臂伸開, 掌心空虛, 挾持或托抱軀幹正面。 最好用幹毛巾使勁搓軀幹, 這樣才能達到保健作用。
反搓
反搓也叫反面搓法, 反搓只能用於背部, 不能用於頭部和四肢。 具體搓法為:操作者兩臂伸開, 用幹毛巾使勁上至頸部以下, 下到臀部以上來回搓, 直到感覺背部很熱為止。
結語:搓法是中醫中的一種古老的推拿手法, 對於我們的身體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可以為四肢、脅肋部、腰背部推拿。 具有疏通經絡, 調和氣血, 放鬆肌肉的良好效果, 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