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粟瘡

粟瘡是一種眼部疾病, 在我們的生活中這種中醫上的病名, 大家並不是很瞭解, 在平時我們要如何防止呢?今天給朋友們帶來粟瘡的一些臨床表現和一些治療方法, 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吧。

以胞瞼內面泡樣顆粒叢生, 狀如粟米為主要表現的眼病。 多見於下臉, 色黃, 質地較軟, 大小均勻, 排列整齊, 境界清楚, 愈後瞼內不留瘢痕, 且無併發及後遺症, 每與椒瘡(砂眼)同時發生, 沙澀癢痛。 重症可因粟粒摩擦眼球誘發翳膜而影響視力。

臨床表現

1.患眼異物感、流淚。

2.瞼結膜及穹隆結膜充血、血管模糊、濾泡增生、瘢痕形成呈灰白色線狀或網狀,

瞼結膜面粗糙不平, 呈現無數的線絨狀小點, 是由擴張的毛細血管網和上皮增殖而成。

3.角膜血管翳。

辨證施治

1.經濕熱壅阻型

(1)證候

眼癢澀疼痛, 眵淚膠黏, 胞瞼浮腫, 瞼內及白睛紅赤;顆粒色黃, 周圍紅赤。 舌苔黃膩, 脈弦滑。

(2)治則

清熱利濕祛風。

(3)方藥

除風清脾飲加減。

2.脾虛濕困型

(1)證候

眼癢澀不適, 胞瞼微腫, 瞼內顆粒半透明, 經年未消。 舌淡苔薄白, 脈緩。

(2)治則

健脾補虛利濕。

飲食調節

飲食上注意多喝水, 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避免抽煙喝酒。

避免過度用眼, 避免勞累, 避免熬夜, 避免用眼不衛生, 避免長時間的看電腦、電視, 避免在光線不足或光線過強的地方看書, 避免用不清潔的手部揉眼,

避免經常性用手刺激眼部。

粟瘡的護理

1.主方五皮散(華佗《中藏經》)加減。

處方

桑白皮10克, 茯苓皮12克, 陳皮6克, 生薑皮8克, 蟬蛻6克, 荊芥10克, 薄荷6克, 白術10克, 太子參12克。 水煎服, 每日劑。

2.中成藥

(1)參苓白術丸, 口服, 每次6克, 每日2次, 小兒酌減。

(2)金菊五花茶沖服, 用法參照“針眼”之脾胃伏熱型中成藥。

結語:這種疾病是比較容易復發的, 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病症來治療這種疾病, 這種疾病有經濕熱壅阻型、脾虛濕困型, 根據不同的方法來更好的治療, 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也要注意日常的護理。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