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腫症是新生兒時期由於受寒, 早產, 感染等原因造成的, 多患於春冬季節。 新生兒出現硬腫症都讓家長們絞盡腦汁, 嚴重的話還會引起死亡, 那麼當新生兒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及時治療?中醫學是否有救治方法呢?出現這種情況該如何預防護理?下面和小編一起研究吧。
臨床從局部甚至全身皮膚、皮下脂肪硬化和水腫為特徵。 若由於早產或感染所引起, 夏季亦可發病。 多發生在生後7-10天的新生兒, ·以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多見。 本病預後較差, 病變過程中可併發肺炎和敗血症, 嚴重者常合併肺出血而引起死亡。
古代醫籍中沒有硬腫症專門記載, 據其臨床表現可歸屬於“胎寒”、“五硬”中。 80年代以來對硬腫症的認識更加深入, 認為其病機除陽氣虛衰、寒凝血澀外, 與血瘀密切相關, 治療中運用溫陽活血藥取得良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降低了硬腫症的死亡率。 西醫學稱硬腫症為新生兒硬腫症。
一、病因病機
硬腫症的病因主要是胎稟虛弱及感受寒邪, 少數則因感受溫熱之邪而致。
初生小兒, 稚陰稚陽之體, 尤其雙胎兒、早產兒先天稟賦不足, 陽氣虛弱為發病之內因, 小兒出生之後護理、保暖不當, 感受寒邪為主要發病之外因, 亦有部分患兒由於感受溫熱之邪而發病。
硬腫症病變臟腑在脾腎, 陽氣虛衰、寒凝血澀為主要病機。
寒為陰邪, 最易傷人陽氣, 先天稟賦不足之小兒感受寒邪, 直中臟腑, 傷脾腎之陽, 或生後感受它病, 陽氣虛衰, 致寒邪凝滯, 氣滯血瘀而發病。
脾陽不振, 水濕內停則見水腫, 寒侵腠理, 肺氣失宣, 肌膚失調, 皮膚硬腫加重。 腎陽虛衰, 陽氣不能溫煦肌膚, 營於四末, 故身冷肢厥。 陽虛則寒, 寒凝則氣滯血瘀, 致肌膚僵硬, 色呈紫暗。 嚴重者血不循經而外溢。 陽氣虛極, 正氣不支, 引起陽氣衰亡, 可見氣息微弱, 全身冰冷, 脈微欲絕。
另有少數患兒因感受濕熱之邪, 毒熱蘊結, 耗氣傷津, 陰液不足, 血脈不充, 血行澀滯, 氣血運行不暢, 亦可致肌膚硬腫。
二、臨床診斷
1.病史處於寒冷季節, 環境溫度過低或有保暖不當史;嚴重感染史;早產兒或足月小樣兒;窒息、產傷等所致的攝入不足或能量供給低下。
2.臨床表現早期哺乳差, 哭聲低, 反應低下, 病情加重後體溫
三、辨證論治
1.證要點
本病可分為輕症和重症, 主要從患兒體溫、硬腫部位、硬腫面積來區別。 若一般反應尚可, 體溫正常或不升, 硬腫以下肢、面頰為主, 硬腫面積50%者為重症, 輕症多屬寒凝血瘀證, 重症多屬陽氣虛衰證。 重症死亡率較高。
本病臨床尚須辨別虛、寒、瘀孰輕孰重, 患兒全身冰冷、僵臥少動、反應極差的重症多屬虛;反應尚可, 全身欠溫, 四肢發涼, 肌膚硬腫的輕症多屬寒, 兩種證型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瘀。
2.原則
硬腫症的治療原則是益氣溫和, 活血化瘀, 其中陽虛者溫補脾腎, 寒甚者散寒通陽, 血瘀者行氣活血。 同時配合複溫、中藥外敷等法,
3.論治
(1)寒凝血澀
證候:全身欠溫, 四肢發涼, 反應尚可, 哭聲較低, 肌膚硬腫, 難以捏起, 硬腫多局限於臀、小腿、臂、面頰等部, 色暗紅, 青紫, 或紅腫如凍傷。 指紋紫暗。
分析:本證為輕症, 系體弱小兒中寒而致, 陽氣不足, 複感外寒故全身欠溫, 四肢發涼;寒凝則氣滯血瘀而見皮膚暗紅, 青紫。
治法:溫經散寒, 活血通絡。
方藥:當歸四逆東加減。 常用藥:當歸、丹參、川芎、桃仁、紅花活血化瘀, 白芍、桂枝、細辛溫經散寒。
硬腫甚加郁金、雞血藤活血行瘀;虛甚加人參、黃芪補氣;寒甚加制附子、乾薑溫陽散寒。
(2)陽氣虛衰
證候:全身冰冷, 僵臥少動, 反應極差, 氣息微弱, 哭聲低怯, 吸吮困難, 面色蒼白, 肌膚板硬而腫, 範圍波及全身, 皮膚暗紅,
分析:本證多屬重症, 陽氣衰弱則全身冰冷, 僵臣吵動;陽氣虛衰, 經脈不利則面色蒼白, 肌膚板硬而腫。
治法:益氣溫陽, 調和氣血。
方藥:參附東加味。 常用藥:人參、黃芪補氣, 制附子、巴戟天溫腎陽, 桂枝、丹參、當歸溫經活血。
腎陽衰加鹿茸0.3g補腎壯陽;口吐白沫, 呼吸不勻加僵蠶、石菖蒲、膽南星化痰開竅;血瘀明顯者加桃仁、紅花、赤芍活血化瘀;小便不利加四苓散利尿。
四、其他療法
(一)藥成藥
1.複方丹參注射液每次2mL, 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靜滴。 每日1次, 7-15天為1個療程。 用於各種證型。
2.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每日6-lOmL/kg, 最大不超過20mL, 加入lOOk葡萄糖注射液肋-lOOmL, 靜脈滴注。 每日1次, 10天為1個療程。 用於各種證型。
(二)外治療法
1.生蔥、生薑、淡豆豉各30g。 搗碎混勻,酒炒,熱敷於局部。用於寒凝血澀證。
2.當歸、紅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川烏、草烏、乳香、沒藥各
7.5g,肉桂6g。研末,加羊毛脂lOOg,凡士林900g,拌勻成膏。油膏均勻塗於紗布上,加溫後,敷於患處。1日1次。用於陽氣虛衰證。
(三)複溫療法
複溫是治療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種。輕者可放在26度-28度室溫中,置熱水袋,使其逐漸複溫。重者先置26度—28度室溫中,1小時後置28度暖箱中,每1小時提高箱溫1度,至30度-32度,使皮膚溫度達36度左右。也可因地制宜,採用其他各種保暖和複溫方法,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
(四)針灸療法
1.針刺關元、氣海、足三裡。針後加灸。
2.溫灸局部用艾條溫灸。
五、預防護理
(一)預防
做好孕婦保健,儘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寒冷季節做好新生兒保暖,調節產房內溫;度為20度左右,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二)護理
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睡臥姿勢須勤變換,嚴防發生併發症。對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兒,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點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漿。
結語:我們知道硬腫症的病因主要是胎稟虛弱及感受寒邪,少數則因感受溫熱之邪而致。所以在預防護理過程中孕婦的日常保健是極其重要的,嬰兒出生後也要注意其保暖。防患於未然工作還是必不可少的。
搗碎混勻,酒炒,熱敷於局部。用於寒凝血澀證。2.當歸、紅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丁香9g,川烏、草烏、乳香、沒藥各
7.5g,肉桂6g。研末,加羊毛脂lOOg,凡士林900g,拌勻成膏。油膏均勻塗於紗布上,加溫後,敷於患處。1日1次。用於陽氣虛衰證。
(三)複溫療法
複溫是治療本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多種。輕者可放在26度-28度室溫中,置熱水袋,使其逐漸複溫。重者先置26度—28度室溫中,1小時後置28度暖箱中,每1小時提高箱溫1度,至30度-32度,使皮膚溫度達36度左右。也可因地制宜,採用其他各種保暖和複溫方法,在12-24小時內使體溫恢復正常。
(四)針灸療法
1.針刺關元、氣海、足三裡。針後加灸。
2.溫灸局部用艾條溫灸。
五、預防護理
(一)預防
做好孕婦保健,儘量避免早產、產傷、窒息。寒冷季節做好新生兒保暖,調節產房內溫;度為20度左右,尤其注意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的保暖工作。
(二)護理
注意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患兒衣被、尿布應清潔柔軟乾燥,睡臥姿勢須勤變換,嚴防發生併發症。對吸吮能力差的新生兒,可用滴管滴奶,必要時鼻飼,或靜脈點滴葡萄糖注射液、血漿。
結語:我們知道硬腫症的病因主要是胎稟虛弱及感受寒邪,少數則因感受溫熱之邪而致。所以在預防護理過程中孕婦的日常保健是極其重要的,嬰兒出生後也要注意其保暖。防患於未然工作還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