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痰蒙神竅型肺脹

治療方法:滌痰東加減。

證候表現:神志恍惚, 表情淡漠, 譫妄, 煩躁不安, 撮空理線, 嗜睡, 甚則昏迷, 或伴肢體瞤動, 抽搐, 咳逆喘促, 咯痰不爽, 苔白膩或黃膩, 舌質暗紅或淡紫, 脈細滑數

病因病機:痰蒙神竅, 引動肝風

治則治法:滌痰, 開竅, 熄風

方用:滌痰東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一章肺系病證(卷)·第七節肺脹(篇)

原文:痰蒙神竅證神志恍惚, 表情淡漠, 譫妄, 煩躁不安, 撮空理線, 嗜睡, 甚則昏迷, 或伴肢體瞤動, 抽搐, 咳逆喘促, 咯痰不爽, 苔白膩或黃膩, 舌質暗紅或淡紫, 脈細滑數。 證機概要:痰蒙神竅, 引動肝風。 治法:滌痰,

開竅, 熄風。 代表方:滌痰東加減。 本方可滌痰開竅, 熄風止痙, 用於痰迷心竅, 風痰內盛, 神識昏蒙或嗜睡, 痰多, 肢體瞤動者。 常用藥:半夏、茯苓、橘紅、膽星滌痰熄風;竹茹、枳實清熱化痰利膈;菖蒲、遠志、郁金開竅化痰降濁。 另可配服至寶丹或安宮牛黃丸以清心開竅。 若痰熱內盛, 身熱, 煩躁, 譫語, 神昏, 苔黃舌紅者, 加葶藶子、天竺黃、竹瀝;肝風內動, 抽搐, 加鉤藤、全蠍, 另服羚羊角粉;血瘀明顯, 唇甲紫紺, 加丹參、紅花、桃仁活血通脈;如皮膚黏膜出血, 咯血, 便血色鮮者, 配清熱涼血止血藥, 如水牛角、生地、丹皮、紫珠草等。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