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常識>正文

小青龍湯治驗兩則

小青龍湯乃張仲景《傷寒論》中治療外感風寒, 內蘊水飲之名方。

案一

金某, 男, 62歲, 2014年3月初診。 訴“咳嗽咳痰40餘年”, 患者訴19歲時曾在某海軍部隊服役, 某日訓練結束後回駐地進食冷稀飯兩碗, 此後開始出現咳嗽咳痰, 直至轉業退休, 雖多方求治, 並長期堅持氣功導引, 卻未能痊癒, 現仍晨起咳嗽, 每次持續半小時左右, 直至咳出少許白色黏痰方止, 餘無明顯不適, 舌暗紅苔薄白, 脈弦無力。 因患者經常服清肺化痰之中成藥, 服後並無甚療效, 我遂建議其服中藥治療, 未料患者因久治無效, 對中醫治療並無信心。

思該患者雖病程日久, 亦無外感風寒, 但起病誘因明確, 當仍屬寒飲內伏, 小青龍湯之證也。 因余彼時正在撰寫關於小青龍湯的論文, 遂力勸患者一試, 並書方3劑如下:麻黃6克, 桂枝8克, 法半夏10克, 白芍10克, 乾薑6克, 細辛5克, 五味子6克, 杏仁10克, 紫苑15克, 炙甘草6克, 款冬花15克。 囑患者日1劑, 水煎取汁400毫升, 早晚飯後分服, 藥後無論是否有效都望前來告我。 3日後患者如期而至, 面有喜色, 訴服藥後仍每日咳嗽有痰, 但咳嗽明顯減輕, 痰量增多, 易於咳出。 查舌脈同前, 遂于上方加白芥子10克, 以增搜痰之功。 續服7劑, 患者40餘年疾病竟豁然若失。

案二

王某, 女, 65歲, 2017年7月初診。 訴“咳嗽咳痰2年, 加重1周”。 患者2年前, 因受涼出現咳嗽咳痰, 伴惡寒發熱, 經治療後惡寒發熱已愈,

咳嗽咳痰仍作, 行中醫治療。 後因療效不顯, 遂前往某知名三甲醫院行西醫治療, 診斷為“咳嗽變異性哮喘”, 今診患者, 症見咳嗽咳痰, 痰稀白量多, 伴神疲乏力, 納可, 大便稀溏, 無惡寒發熱。 舌淡紅、苔白膩, 脈滑無力。 四診合參, 當屬肺脾氣虛, 痰飲內伏證。 遵“急則治標, 緩則治本”之原則, 仍予以小青龍東加味以化飲止咳。 方如下:麻黃6克, 桂枝10克, 杏仁10克, 法半夏15克, 白芍10克, 乾薑6克, 細辛5克, 五味子6克, 紫苑20克, 百部15克, 款冬花15克, 炙甘草6克。 5劑, 囑患者日1劑, 水煎取汁400毫升, 早、晚飯後分服。 二診訴咳嗽咳痰明顯好轉, 仍神疲乏力, 舌脈同前, 考慮痰飲化而未盡, 不可貿然溫補, 以防閉門留寇, 遂于上方加佩蘭20克, 薏苡仁30克, 續服5劑。 三診時訴咳嗽咳痰基本未作,
神疲乏力, 納差便溏, 舌淡紅苔薄白, 脈沉弱, 虛像大顯, 予以參苓白術散加味, 以培土生金。 藥用:黨參15克, 炒白術15克, 茯苓15克, 山藥20克, 薏苡仁30克, 芡實30克, 白扁豆30克, 大棗10克, 桔梗10克, 枳殼10克, 炙甘草6克, 仙鶴草20克。 10劑後諸症悉愈, 隨訪至今未發。

兩案中患者均無傷寒表不解, 但究其病機, 都為心下有水氣。 案一患者雖無咳痰稀白、量多等水飲內伏症狀, 但有進食“冷稀飯”這一寒飲病因。 案二患者寒飲病因不顯, 但有咳痰稀白量多這一寒飲症狀, 故予小青龍湯治療後均獲良效。 由此當知, 守病機, 抓主症, 實為活用經方之不二法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