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濕困脾型鼓脹

治療方法:實脾飲加減。

證候表現:腹大脹滿, 按之如囊裹水, 甚則顏面微浮, 下肢浮腫, 脘腹痞脹, 得熱則舒, 精神困倦, 怯寒懶動, 小便少, 大便溏, 舌苔白膩, 脈緩

病因病機:濕邪困遏, 脾陽不振, 寒水內停

治則治法:溫中健脾, 行氣利水

方用:實脾飲加減

出處:《中醫內科學》·第四章肝膽病證(卷)·第四節鼓脹(篇)

原文:水濕困脾證腹大脹滿, 按之如囊裹水, 甚則顏面微浮, 下肢浮腫, 脘腹痞脹, 得熱則舒, 精神困倦, 怯寒懶動, 小便少, 大便溏, 舌苔白膩, 脈緩。 證機概要:濕邪困遏, 脾陽不振, 寒水內停。 治法:溫中健脾, 行氣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本方有振奮脾陽, 溫運水濕的作用, 適用于脾陽不振, 寒濕內盛之腫脹。 常用藥:白術、蒼術、附子、乾薑振奮脾陽, 溫化水濕;厚朴、木香、草果、陳皮行氣健脾除濕;連皮茯苓、澤瀉利水滲濕。 浮腫較甚, 小便短少, 可加肉桂、豬苓、車前子溫陽化氣, 利水消腫;如兼胸悶咳喘, 可加葶藶子、蘇子、半夏等瀉肺行水, 止咳平喘;如脅腹痛脹, 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砂仁等理氣和絡;如脘悶納呆, 神疲, 便溏, 下肢浮腫, 可加黨參、黃芪、山藥、澤瀉等健脾益氣利水。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