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邪灼心胞型痙病

處方:或問餘曰:仲景治痙以有汗無汗, 分剛柔二痙, 治用蔞根桂枝湯及葛根湯二方, 後人屏而不用, 豈宜於古者, 不宜於今耶?今之痙者, 與厥相連, 仲景不言暴厥, 豈《金匱》有遺文耶?餘曰:非也。 仲景蔞、葛二湯, 乃未痙時之治法, 非作痙後之主方。

病因病機:況近世所病之痙, 由於濕熱者居多, 蓋三焦與肝膽同司相火, 中焦濕熱不解, 則熱甚於裡, 而少火悉成壯火。 火動則風生, 而筋攣脈急, 風煽則火熾, 而識亂神迷, 身中之氣, 隨風火上炎而有升無降, 常度盡失, 由是而形若屍厥。 正《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 則為暴厥者是也。

外竄筋經則成痙, 內並膻中則為厥, 內外濔淪, 痙厥遞現。 正氣猶存一線, 則氣複起而醒;胃津不克支持, 則厥不回而死矣。 故痙之與厥, 往往相連也。

鑒別診斷:暑月痙病, 與霍亂同出一源, 風因火生, 火隨風轉, 乘入陽明則嘔, 賊及太陰則瀉, 是名霍亂。 竄入筋中則攣急, 流入脈絡則拘牽, 是名痙。 但痙病發厥, 十有八九, 霍亂發厥, 十無一二。 蓋痙則風火閉郁, 鬱則熱勢愈甚, 不免逼亂神明。 霍亂則上吐下瀉, 風火外泄, 不致循經內竄, 此痙與霍亂之分也。 然痙病邪滯三焦, 三焦乃火化, 風得火而愈煽, 逼入膻中(蓀按:膻字贅言本訛作膽。 )而暴厥。 霍亂邪走脾胃, 脾胃乃濕化, 火得濕而自熄。 惟風淫脈中而拘攣, 火增則厥, 少散則攣, 又痙與霍亂之遺禍也。

痙之強直, 乃濕熱生風, 霍亂之轉筋, 乃風來勝濕, 則由髒及筋而攣, 總由濕熱與內風淆亂清濁, 升降失常之故。 夫濕多熱少, (蓀按:熱字贅言本訛作氣。 )則風入土中而霍亂, 熱多濕少, 則風乘三焦而痙厥。 厥不返者死, 胃液乾枯, 火邪不解也。 轉筋入腹者死, 胃液內涸, 風邪獨勁也。 然則胃中之津液, 其關於人者, 顧不巨哉?厥證用辛開, 泄胸中無形之邪也。 乾霍亂用探吐, 泄胃中有形之邪也。 然泄邪而胃液不上供者, 熱邪愈熾, 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 風邪益張, 總成死候, 不可不知。

證候表現:痙之強直, 乃濕熱生風。

出處:《溫熱病指南集》·濕溫證條例(篇)·濕溫(節)

原文:或問餘曰:仲景治痙以有汗無汗, 分剛柔二痙, 治用蔞根桂枝湯及葛根湯二方,

後人屏而不用, 豈宜於古者, 不宜於今耶?今之痙者, 與厥相連, 仲景不言暴厥, 豈《金匱》有遺文耶?餘曰:非也。 仲景蔞、葛二湯, 乃未痙時之治法, 非作痙後之主方。 況近世所病之痙, 由於濕熱者居多, 蓋三焦與肝膽同司相火, 中焦濕熱不解, 則熱甚於裡, 而少火悉成壯火。 火動則風生, 而筋攣脈急, 風煽則火熾, 而識亂神迷, 身中之氣, 隨風火上炎而有升無降, 常度盡失, 由是而形若屍厥。 正《內經》所謂血之與氣並走於上, 則為暴厥者是也。 外竄筋經則成痙, 內並膻中則為厥, 內外濔淪, 痙厥遞現。 正氣猶存一線, 則氣複起而醒;胃津不克支持, 則厥不回而死矣。 故痙之與厥, 往往相連也。 暑月痙病, 與霍亂同出一源, 風因火生, 火隨風轉, 乘入陽明則嘔,
賊及太陰則瀉, 是名霍亂。 竄入筋中則攣急, 流入脈絡則拘牽, 是名痙。 但痙病發厥, 十有八九, 霍亂發厥, 十無一二。 蓋痙則風火閉郁, 鬱則熱勢愈甚, 不免逼亂神明。 霍亂則上吐下瀉, 風火外泄, 不致循經內竄, 此痙與霍亂之分也。 然痙病邪滯三焦, 三焦乃火化, 風得火而愈煽, 逼入膻中(蓀按:膻字贅言本訛作膽。 )而暴厥。 霍亂邪走脾胃, 脾胃乃濕化, 火得濕而自熄。 惟風淫脈中而拘攣, 火增則厥, 少散則攣, 又痙與霍亂之遺禍也。 痙之強直, 乃濕熱生風, 霍亂之轉筋, 乃風來勝濕, 則由髒及筋而攣, 總由濕熱與內風淆亂清濁, 升降失常之故。 夫濕多熱少, (蓀按:熱字贅言本訛作氣。 )則風入土中而霍亂, 熱多濕少, 則風乘三焦而痙厥。 厥不返者死,
胃液乾枯, 火邪不解也。 轉筋入腹者死, 胃液內涸, 風邪獨勁也。 然則胃中之津液, 其關於人者, 顧不巨哉?厥證用辛開, 泄胸中無形之邪也。 乾霍亂用探吐, 泄胃中有形之邪也。 然泄邪而胃液不上供者, 熱邪愈熾, 探吐而胃液不四布者, 風邪益張, 總成死候, 不可不知。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