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草藥>正文

草果

草果

別名:草果仁、草果子、老蔻。

性味:味辛, 性溫。

歸經:歸脾、胃經。

入藥部位:植物的乾燥成熟果實。

形態特徵:本品呈長橢圓形, 具三鈍棱, 長2~100px, 直徑1~62.5px。 表面灰棕色至紅棕色, 具縱溝及棱線, 頂端有圓形突起的柱基, 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 果皮質堅韌, 易縱向撕裂。 剝去外皮, 中間有黃棕色隔膜, 將種子團分成3瓣, 每瓣有種子多為8~11粒。 種子呈圓錐狀多面體, 直徑約5mm;表面紅棕色, 外被灰白色膜質的假種皮, 種脊為一條縱溝, 尖端有凹狀的種臍;質硬, 胚乳灰白色。 有特異香氣, 味辛、微苦。

草果的用法用量

用法:3~6g。

炮製:1、草果仁:取草果,

照清炒法炒至焦黃色並微鼓起, 去殼, 取仁。 用時搗碎。

2、薑草果:仁取淨草果仁, 照薑汁炙法炒幹。 用時搗碎。

草果的功效作用

功效:燥濕溫中, 截瘧除痰。

主治:用於寒濕內阻, 脘腹脹痛, 痞滿嘔吐, 瘧疾寒熱, 瘟疫發熱。

草果的附方

1、寒熱痰飲:草果仁四兩, 甘草二兩, 生薑五兩。 上藥細銼, 用水浸, 文武火熬, 以幹為度, 取出焙碾為末。 每服一錢, 入鹽沸湯點服。 (《衛生家寶》)

2、用於治療瘧疾寒熱往來:與常山、知母、檳榔等同用。 (《慈幼新書》)

草果的禁忌

陰虛血燥者慎用。

草果的相關論述

1、《本草逢原》:其草果治病, 取其辛熱浮散, 能入太陰、陽明, 除寒燥濕, 開鬱化食, 利膈上痰, 解麵食魚肉諸毒。

2、《本經逢原》:除寒, 燥濕, 開鬱, 化食, 利膈上痰。

3、《本草正義》:草果, 辛溫燥烈,

善除寒濕而溫燥中宮, 故為脾胃寒濕主藥。

4、《本草求真》:草果與草豆蔻, 諸書皆載氣味相同, 功效無別, 服之皆能溫胃逐寒。 然此氣味浮散, 凡冒巔霧不正瘴瘧, 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砂仁殼 春砂花 扁豆衣 草豆蔻 砂仁 豆蔻殼 豆蔻 扁豆花 厚樸花 白扁豆 厚樸 蒼術 佩蘭 廣藿香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草果的作用

    你好,草果:是一種薑科植物草果的果實,嘗之味怪,不好受。其藥性溫、味辛,有燥濕健脾、祛痰溫中、逐寒抗瘧疾的作用。烹調中可拍破或整粒使用,作為香料與牛肉同燒或同鹵,其風味尤佳。草果在麻辣火鍋和鹵水中也... [詳細答案]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