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疾病養生>外科>正文

氣陰兩傷型天皰瘡

治療方法:生脈飲合益胃東加減。

證候表現:皮損以脫屑、葉狀結痂、水皰不斷出現為主, 病程較久;伴汗出, 口渴, 咽幹, 煩躁不安, 倦怠無力, 大便幹結;舌質紅, 苔少, 脈細數。

病因病機:熱毒熾盛, 耗傷陰津, 肌膚失養, 故皮膚以脫屑及葉狀結痂為主;熱毒壅結不解, 故水皰不斷出現;熱毒久羈則病程較久;陰液耗傷, 故口渴, 咽幹, 大便幹結;陰傷內熱則煩躁;氣附於津液, 液損日久則氣亦耗, 故倦怠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為氣陰兩傷之象。

治則治法: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方用:生脈飲合益胃東加減。

出處:《中醫外科學》·分論(卷)·第六章皮膚病及性傳播疾病(篇)

原文:氣陰兩傷:皮損以脫屑、葉狀結痂、水皰不斷出現為主, 病程較久;伴汗出, 口渴, 咽幹, 煩躁不安, 倦怠無力, 大便幹結;舌質紅, 苔少, 脈細數。 辨證分析:熱毒熾盛, 耗傷陰津, 肌膚失養, 故皮膚以脫屑及葉狀結痂為主;熱毒壅結不解, 故水皰不斷出現;熱毒久羈則病程較久;陰液耗傷, 故口渴, 咽幹, 大便幹結;陰傷內熱則煩躁;氣附於津液, 液損日久則氣亦耗, 故倦怠乏力;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為氣陰兩傷之象。 治法:益氣養陰, 清熱解毒。 方藥:生脈飲合益胃東加減。

相關用戶問答
相關文章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