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法:難下丸、沉香檳榔丸、化癖丸、當歸散加三棱陳皮、沒石子丸、烏犀丸、三棱散、蘆薈丸、快膈湯。
證候表現:其候面色痿黃, 肚脹腳弱, 頭大項小, 發稀且豎, 肌肉消瘦, 不思飲食, 晝涼夜熱, 或腹內有症癖氣塊, 瀉則顏色不等, 其臭異常, 其瀉有時, 或一月、半月、旬日、一番, 自瀉自止。
處方:先以當歸散(潮熱)加三棱、陳皮, 水薑煎服, 次投烏犀丸(吐)、沉香檳榔丸(不乳食)及化癖丸(癖)、蘆薈丸(疳)、沒石子丸(本條), 兒最小者難下丸子, 止投三棱散(宿食)、快膈湯(痞), 自然痊癒。
出處:《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七脾臟部(上)(集)·瀉(篇)
原文:疳積釀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