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中醫>中醫方劑>正文

觀音散

《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觀音散

【處方】人參的功效與作用一兩, 茯苓的功效與作用一錢半, 神曲(炒)二錢, 石蓮肉(炒.去心)一分, 綿白芷、木香(炮)、白扁豆(去皮.炙焦黃.去火毒)、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 各一錢。

【炮製】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泠, 內傷脾胃, 嘔逆吐瀉, 不進乳食, 久則漸漸羸弱。

大抵脾虛則瀉, 胃虛則吐, 脾胃俱虛, 吐瀉不已。 此藥大能溫養脾胃, 進美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一錢, 水一小盞, 棗的功效與作用一枚, 藿香三葉, 煎四分, 去滓, 溫服, 量兒大小加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洪氏集驗方》卷五:觀音散

【處方】白術1分,

人參1分, 甘草1分(炙), 幹葛(出粉)1分, 藿香葉1分, 白扁豆3錢(炒), 茯苓3錢, 罌粟子3錢(炒), 綿黃耆1分(炙), 木香1分。

【制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理脾胃。 主小兒脾胃不利, 氣弱昏倦多困, 不思食。

【用法用量】每服2錢, 用生薑的功效與作用、棗子、紫蘇煎湯調下, 不拘時候, 每日3次。

【摘錄】《集驗方">洪氏集驗方》卷五

《楊氏家藏方》卷十八:觀音散

【處方】人參半兩(去蘆頭), 白術半兩, 冬瓜子半兩, 天南星1兩(炮裂, 入地坑內去火毒用)。

【功能主治】小兒脾胃氣弱, 嘔吐下利, 昏困不省。

【用法用量】每服2錢, 淡漿水7分, 白扁豆5粒捶碎, 同煎至3分, 去滓, 乳食前溫服。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八

《普濟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觀音散

【處方】木香1塊(方1寸),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半兩。

【制法】上藥用水半升同煎幹,

去黃連, 只薄切木香, 焙乾為末, 分三服。

【功能主治】大人、小兒痢。

【用法用量】第1服橘皮湯下, 第2服陳米飲下, 第3服甘草湯下。

【摘錄】《普濟方》卷二一○引《十便良方》

《產寶諸方》:觀音散

【處方】辰砂(成塊者)、乳香、人參、滑石(研)。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難產。

【用法用量】臨產每服4錢, 雞子清1個, 生薑汁半合, 無灰酒1盞, 同調熱下。

【摘錄】《產寶諸方》

《普濟方》卷三九五:觀音散

【處方】扁豆(炒)、白術(煨)、茯苓、人參(炙)、神曲(炒)、麥芽(炒)、香附的功效與作用子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腸虛而胃氣上逆, 以致吐利。

【用法用量】空心米飲調下。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五

《幼科發揮》卷二:觀音散

【處方】全蠍(去毒, 炒)10個, 天麻的功效與作用2錢5分(煨), 防風的功效與作用2錢5分, 白芷2錢5分,

黃耆2錢5分, 甘草2錢5分, 白茯苓2錢5分, 人參2錢, 扁豆(薑汁炒)1錢5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慢驚風。

【用法用量】棗湯調下。

【摘錄】《幼科發揮》卷二

《普濟方》卷三九四:觀音散

【處方】人參、白術、白茯苓、陳皮的功效與作用、扁豆、蓮肉、藿葉、薏苡仁、丁香、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身冷吐乳。

【用法用量】每服1錢, 木瓜的功效與作用蘇鹽湯調下。

慢驚、陰癇, 加全蠍。

【摘錄】《普濟方》卷三九四

《得效》卷十一:觀音散

【處方】人參2錢半, 白術2錢半(紙裹, 煨), 扁豆(炒)2錢半, 白茯苓半兩, 冬瓜子仁半兩, 酸棗仁的功效與作用半兩(去皮, 蚌粉炒), 甘草(炙)半兩, 藿香2錢半, 枳殼(去瓤)2錢半, 紫蘇葉少許, 木香半兩(不見火), 石蓮肉半兩(去心), 嫩黃耆半兩。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慢驚;或胃氣不和,

脾困, 下瀉過多, 不思飲食, 乳食不化, 精神昏慢, 四肢困冷。

【用法用量】每服1錢, 烏梅的功效與作用湯、冬瓜子仁湯或陳米湯調皆可。

【摘錄】《得效》卷十一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