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隔蔥灸

【概述】

隔蔥灸, 較早的記載見於明代。 從古藉中看, 大致可分為兩種隔蔥灸的方法。 一為《玉機微義》所載:治疝病“用蔥白泥一握置臍中, 上置艾灼”。 相當於隔蔥泥灸法。 一為《普濟方》所載:“治產後小便不通……用鹽于產婦臍中填滿, 可于臍平。 卻用蔥白剝去粗皮, 十餘根作一束, 切作一指厚, 按鹽上, 用大艾炷滿蔥餅子大小, 以火灸之, 覺熱氣直入腹內, 即時便通。 ”相當於隔蔥鹽灸法。 隔蔥灸法, 以往報導不多, 近年來正在引起重視。 目前臨床上應用時對該法作了一定的改進。

【操作方法】

分三種

1、隔蔥灸:取蔥白一束(約10餘根),

在相距1~1.5cm的兩頭用線捆紮, 再將兩端切去。 施灸時, 將蔥段豎立于穴區, 上置大或中艾炷進行灸治。 據症情一般須灸7~10壯。 每日或隔日1次, 7~10日為一療程。

2、隔蔥泥灸:選蔥白若干, 剝去老皮, 再搗爛成泥狀。 平攤于穴區, 約0.3~0.5cm厚, 直徑2~3cm, 上安放艾炷點燃施灸。 覺燙即易艾炷, 每次灸5~7壯, 餘同上。

3、隔蔥鹽灸:用蔥白兩根, 食鹽20g, 艾絨適量。 先將食鹽炒黃待冷備用。 蔥白洗淨搗成泥, 用手壓成0.3cm厚, 直徑2~3cm的蔥餅一塊, 備用。 先將鹽鋪於所選穴區(多取神闕穴, 以填平臍眼為度), 將蔥餅置於鹽上, 再將艾炷放在蔥餅上, 尖朝上, 點燃, 使火力由小到大, 緩緩深燃 。 每次灸7~10壯。 餘同上。

【主治病證】

虛脫、腹痛、癃閉、疝氣及乳癰等。

【注意事項】

1、隔蔥灸的具體操作方法較多, 可根據不同的病證或施灸的部位選取。

2、其餘注意事項同隔薑灸。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