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丹砂半兩(細研), 雄黃1兩(細研), 苦參的功效與作用1兩, 白礬灰半兩(細研), 川大黃1兩, 黃連的功效與作用1兩(去須), 莽草半兩, (艸閭)茹1兩。
【制法】上銼細, 用煉了豬脂2升, 於鐺中煎藥, 候紫色, 以綿濾去滓, 入丹砂等3味, 以柳木篦攪令勻, 以瓷盒盛。
【功能主治】小兒諸瘡, 久不愈, 作瘺孔。
【用法用量】塗於瘡上, 每日換之。
【摘錄】《聖惠》卷九十
《鬼遺》卷五:丹砂膏【處方】丹砂5兩, 芎?3兩, 大黃2兩、蜀椒2兩(去目, 出汗), 白芷2兩, 麝香的功效與作用3兩, 升麻2兩, 冶葛皮2兩, 麻黃5兩(去節), 丹參5兩, 巴豆的功效與作用2升(去皮心), 桂心2兩, 附子12枚,
【制法】上藥春、夏共用, 以豬脂6升, 微火煎三上下, 膏成, 絞去滓用之, 1日3次。 治百病、傷寒、溫毒熱疾, 每服如棗的功效與作用核大1枚。
【功能主治】百病, 傷寒, 溫毒熱疾, 鼻塞, 耳聾, 寒癖腹滿堅脹, 及飛屍惡毒楚痛, 霍亂當成末成, 已吐未痢, 或已痢一兩行, 而腹煩痛, 眼中風膜, 膜或痛, 常下淚, 胸背喉頸痛。
【用法用量】鼻塞, 取半核大, 納鼻中、縮氣令人聰裡;若耳聾, 取如兩棗核大, 烊之如水, 納其耳中, 3-5年聾可愈;或寒癖腹滿堅脹, 及飛屍、惡毒、楚痛, 溫酒服;霍亂當成末成, 已吐未痢, 白湯服棗核大, 若已痢1-2行, 而腹煩痛, 更服之;眼中風膜, 膜或痛, 常下淚, 取如粟大, 注眼中, 自當下, 止, 或半日痛便愈;又胸背喉頸痛, 摩足, 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
【注意】當服取利為度, 若不利, 如人行15裡可與熱飲發, 當預作白薄粥令冷, 若過利要止者, 多進冷粥, 便住, 若能忍, 待藥勢盡, 自止更佳。
【摘錄】《鬼遺》卷五
《鬼遺》卷五:丹砂膏【處方】丹砂3兩, 芎?3兩, 大黃2兩, 蜀椒(去目, 汗)2兩, 麝香6兩, 術2兩, 附子12枚, 乾薑5分, 冶葛2兩, 丹參6兩, 細辛2兩, 巴豆3升(去皮心)。
【功能主治】百病, 傷寒, 溫毒熱疾, 鼻塞, 耳聾, 寒癖腹滿堅脹, 及飛屍惡毒楚痛, 霍亂當成未成, 已吐未痢, 或已痢一兩行, 而腹煩痛, 眼中風膜, 膜或痛, 常下淚, 胸背喉頸痛。
【用法用量】上藥秋, 冬共用, 各為末, 巴豆細切, 以苦酒漬1宿, 量不足須覆之;明旦以豬脂6升, 鐺中微火煎3上下膏成, 絞去滓用之, 1日3次。 治百病、傷寒、溫毒熱疾, 服如棗核大1枚;鼻塞, 取半核大, 納鼻中, 縮氣令人聰裡;若耳聾,
【注意】當服取利為度。 若不利, 如人行15裡可與熱飲發。 當預作白薄粥令冷, 若過利要止者, 多進冷粥, 便住。 若能忍, 待藥勢盡, 自止更佳。
【摘錄】《鬼遺》卷五
《鬼遺》卷五:丹砂膏【處方】丹砂末2兩, 雄黃末2兩, 附子2兩, 天雄2兩, 幹地黃2兩, 大黃2兩, 當歸的功效與作用2兩, 秦膠2兩, 烏頭4兩, 桂心4兩, 黃連4兩, 松脂4兩, 茵芋4兩, 蜀椒1斤(去目, 汗), 乾薑2兩, 巴豆100枚(去皮心), 蜈蚣的功效與作用4枚(去頭足,
【制法】上(口父)咀16味, 以苦酒1鬥, 漬1夜, 以豬脂6升, 微火煎三上下, 藥色膏成, 絞去滓, 納2石末, 攪令調。
【功能主治】瘑疽、諸惡瘡, 經年不瘥。
【用法用量】敷, 瘡有口, 亦可兌, 此脂多治合, 即隨多少, 苦酒不必盡1鬥, 以意量用之。 敷當火, 須以意度之。
【摘錄】《鬼遺》卷五
《鬼遺》卷五:丹砂膏【處方】蜀椒3升(去目, 汗), 丹砂2兩, 細辛2兩, 桂心2兩, 附子30枚, 前胡(切)1升, 白芷(切)1升, 芎?(切)1升, 白術1升, 吳茱萸1升, 當歸1兩。
【制法】上(口父)咀, 諸藥唯椒、茱萸不搗, 以苦酒漬1夜, 令淹, 以豬脂不中水者10斤, 切細, 令諸藥於銅器內, 煎三上下, 白芷黃成膏, 以綿布絞去滓。
【功能主治】瘑疥癬, 諸惡瘡, 風溫腫不消, 鼻塞不通, 青盲風目爛眥癢痛, 茫茫不見細物, 齒痛, 耳聾, 金瘡,
【用法用量】如患風溫腫不消, 服如彈丸大1枚;若鼻塞不通, 以膏著鼻中;若青盲風目爛眥癢痛, 茫茫不見細物, 以綿絮裹箸頭, 注膏中, 以敷兩眥, 至臥時再敷之;齒痛亦如耳聾, 亦准之;金瘡、牛領、馬鞍瘡, 亦可敷之。 治下赤, 腹中有癰, 並瘺疾在外, 即摩之, 在內即服之, 如彈丸大1枚, 1日3次。
【摘錄】《鬼遺》卷五
《鬼遺》卷五:丹砂膏【處方】丹砂2兩(末), 蜀椒(去目閉口, 汗)2兩, 大黃2兩, 白芷2兩, 甘草的功效與作用(炙)2兩, 巴豆3升(去皮心), 麝香2兩, 芎?2兩, 附子2枚, 升麻2兩, 冶葛皮2兩, 犀角2兩, 當歸2兩, 烏頭2兩, 丹參1斤。
【制法】上切, 以苦酒漬之1夜, 以豬脂6升、微火煎三上下, 膏成, 絞去滓用之。
【功能主治】百病, 傷寒, 溫毒熱疾, 鼻塞, 耳聾, 寒癖腹滿堅脹, 及飛屍惡毒楚痛, 霍亂當成末成,已吐末痢,或已痢一兩行,而腹煩痛,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胸背喉頸痛。
【用法用量】四時常用,1日3次。治百病、傷寒、溫毒熱換。服如棗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納外中,縮氣令人聰裡;若耳聾,取如兩棗核大,烊之如水,納其耳中,3-5年聾可愈;或寒癖腹滿堅脹,及飛屍、惡毒、楚痛,溫酒服;霍亂當成末成,已吐未痢,白湯服棗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煩痛,更服之;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取如粟大,注眼中,自當下,止,或半目痛便愈;又胸背喉頸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老小增減。
【注意】當服取利為度。若不利,如人行15裡可與熱飲發。當預作白薄粥令冷,若過利要止者,多進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藥勢盡,自止更佳。
【摘錄】《鬼遺》卷五
《聖惠》卷六十六:丹砂膏【別名】丹朱膏
【處方】丹砂3分(細研),川大黃1兩,雄黃3分(細研),苦參1兩,黃連1兩(去須),莽草3分,(艸閭)茹1兩,礬石3分(細研),雌黃3分(細研)。
【制法】上銼細,入臘月豬脂1升2合,以慢火煎大黃等黃焦,絞去滓,下丹砂、雄黃、礬石、雌黃末,更煎,攪令勻,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冷瘺及諸瘺瘡。
【用法用量】丹朱膏(《普濟方》卷二九三)。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丹砂膏【處方】丹砂(研)1分,豬脂3兩,蜜3兩,杏仁的功效與作用(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7粒,膩粉1分,白礬(研)1分,胡粉1分,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半兩(切,焙),麝香(研)1分。
【制法】上9味,搗研7味為末,先煎脂、蜜令化,去滓,次下諸藥,更煎10餘沸,以綿濾去滓,更煎待膏就,瓷盒盛。
【功能主治】口瘡,積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用如杏仁大,綿裹含,吐津。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聖濟總錄》卷一三四:丹砂膏【處方】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雌黃(研)1兩,(艸閭)茹3兩(末),亂髮灰半兩,豬脂1斤。
【制法】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末,以柳篦攪令勻。瓷盒盛。
【功能主治】三十年瘑瘡,及小兒幹瘑、濕瘑瘡,壞爛。
【用法用量】先用鹽湯洗瘡,取塗摩瘡上,1日3-5次。即愈。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見《聖惠》卷六十五:丹砂膏【處方】丹砂1兩,雄黃1兩,雌黃1兩,(艸閭)茹3兩(搗末),亂髮1兩(洗淨),松脂1兩,白蠟1兩,巴豆14枚(去皮),豬膏2斤。
【制法】上藥先煎發,令消盡,納松脂、蠟等三上三下,去滓末;(艸閭)茹、石藥等納中更煎,一沸止。
【功能主治】殺蟲。主一切惡疥瘡,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敷之3數度,愈。
【摘錄】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見《聖惠》卷六十五
霍亂當成末成,已吐末痢,或已痢一兩行,而腹煩痛,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胸背喉頸痛。【用法用量】四時常用,1日3次。治百病、傷寒、溫毒熱換。服如棗核大1枚;鼻塞,取半核大,納外中,縮氣令人聰裡;若耳聾,取如兩棗核大,烊之如水,納其耳中,3-5年聾可愈;或寒癖腹滿堅脹,及飛屍、惡毒、楚痛,溫酒服;霍亂當成末成,已吐未痢,白湯服棗核大,若已痢1-2行,而腹煩痛,更服之;眼中風膜,膜或痛,常下淚,取如粟大,注眼中,自當下,止,或半目痛便愈;又胸背喉頸痛,摩足,口中亦稍稍令常聞有膏氣,老小增減。
【注意】當服取利為度。若不利,如人行15裡可與熱飲發。當預作白薄粥令冷,若過利要止者,多進冷粥,便住。若能忍,待藥勢盡,自止更佳。
【摘錄】《鬼遺》卷五
《聖惠》卷六十六:丹砂膏【別名】丹朱膏
【處方】丹砂3分(細研),川大黃1兩,雄黃3分(細研),苦參1兩,黃連1兩(去須),莽草3分,(艸閭)茹1兩,礬石3分(細研),雌黃3分(細研)。
【制法】上銼細,入臘月豬脂1升2合,以慢火煎大黃等黃焦,絞去滓,下丹砂、雄黃、礬石、雌黃末,更煎,攪令勻,入瓷盒中盛。
【功能主治】冷瘺及諸瘺瘡。
【用法用量】丹朱膏(《普濟方》卷二九三)。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
《聖濟總錄》卷一一七:丹砂膏【處方】丹砂(研)1分,豬脂3兩,蜜3兩,杏仁的功效與作用(湯浸,去皮尖雙仁,研)27粒,膩粉1分,白礬(研)1分,胡粉1分,生地黃的功效與作用半兩(切,焙),麝香(研)1分。
【制法】上9味,搗研7味為末,先煎脂、蜜令化,去滓,次下諸藥,更煎10餘沸,以綿濾去滓,更煎待膏就,瓷盒盛。
【功能主治】口瘡,積年不愈。
【用法用量】每用如杏仁大,綿裹含,吐津。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一七
《聖濟總錄》卷一三四:丹砂膏【處方】丹砂(研)1兩,雄黃(研)1兩,雌黃(研)1兩,(艸閭)茹3兩(末),亂髮灰半兩,豬脂1斤。
【制法】先熬豬脂令沸,下諸藥末,以柳篦攪令勻。瓷盒盛。
【功能主治】三十年瘑瘡,及小兒幹瘑、濕瘑瘡,壞爛。
【用法用量】先用鹽湯洗瘡,取塗摩瘡上,1日3-5次。即愈。
【摘錄】《聖濟總錄》卷一三四
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見《聖惠》卷六十五:丹砂膏【處方】丹砂1兩,雄黃1兩,雌黃1兩,(艸閭)茹3兩(搗末),亂髮1兩(洗淨),松脂1兩,白蠟1兩,巴豆14枚(去皮),豬膏2斤。
【制法】上藥先煎發,令消盡,納松脂、蠟等三上三下,去滓末;(艸閭)茹、石藥等納中更煎,一沸止。
【功能主治】殺蟲。主一切惡疥瘡,瘙癢不止。
【用法用量】敷之3數度,愈。
【摘錄】方出《千金翼》卷二十四,名見《聖惠》卷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