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腦疝

什麼是腦疝

當顱腔內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變時, 該分腔的壓力比鄰近分腔的壓力高, 腦組織從高壓區向低壓區移位, 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綜合征, 稱為腦疝。 幕上的腦組織(顳葉的海馬回、鉤回)通過小腦幕切跡被擠向幕下, 稱為小腦幕切跡疝或顳葉疝。 幕下的小腦扁桃體及延髓經枕骨大孔被擠向椎管內, 稱為枕骨大孔疝或小腦扁桃體疝。 一側大腦半球的扣帶回經鐮下孔被擠入對側分腔, 稱為大腦鐮下疝或扣帶回疝。

什麼原因引起腦疝

顱內任何體積較大的占位病變引起顱腔內壓力分佈不均時都可引起腦疝。

病變在幕上者引起小腦幕切跡疝, 病變在幕下者引起枕骨大孔疝。 引起腦疝的常見病變有:①損傷引起的各種顱內血腫, 如急性硬腦膜外血腫、硬腦膜下血腫、腦內血腫等;②各種顱內腫瘤特別是位於一側大腦半球的腫瘤和顱後窩腫瘤;③顱內膿腫;④顱內寄生蟲病及其他各種慢性肉芽腫。 在上述病變的基礎上如再附加一些人為的因素, 例如作腰椎穿刺釋放過多的腦脊液, 使顱腔與椎管之間、幕上分腔與幕下分腔之間的壓力差增大, 可促使腦疝的形成。 這種由於醫源性因素造成的腦疝, 臨床醫師應予避免。

腦疝有什麼症狀

(一)小腦幕切跡疝

1.顱內壓增高的症狀:表現為劇烈頭痛及頻繁嘔吐, 其程度較在腦疝前更形加劇,

並有煩躁不安。

2.意識改變:表現為嗜睡、淺昏迷以至昏迷, 對外界的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

3.瞳孔改變:兩側瞳孔不等大, 初起時病側瞳孔略縮小, 光反應稍遲鈍, 以後病側瞳孔逐漸散大, 略不規則, 直接及間接光反應消失, 但對側瞳孔仍可正常, 這是由於患側動眼神經受到壓迫牽拉之故。 此外, 患側還可有險下垂、眼球外斜等。 如腦疝繼續發展, 則可出現雙側瞳孔散大, 光反應消失, 這是腦幹內動眼神經核受壓致功能失常所弓[起。

4.運動障礙:大多發生於瞳孔散大側的對側, 表現為肢體的自主活動減少或消失。 腦疝的繼續發展使症狀波及雙側, 引起四肢肌力減退或間歇性地出現頭頸後仰, 四肢挺直, 軀背過伸,

呈角弓反張狀, 稱為去大腦強直, 是腦幹嚴重受損的特徵性表現。

5.生命體征的紊亂:表現為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的改變。 嚴重時血壓忽高忽低, 呼吸忽快忽慢, 有時面色潮紅、大汗淋漓, 有時轉為蒼白、汗閉, 體溫可高達41℃以上, 也可低至35℃以下而不升, 最後呼吸停止, 終於血壓下降、心臟停搏而死亡。

(二)枕骨大孔疝:病人常只有劇烈頭痛, 反復嘔吐, 生命體征紊亂和頸項強直、疼痛, 意識改變出現較晚, 沒有瞳孔的改變而呼吸驟停發生較早。

(三)大腦鐮下疝:引起病側大腦半球內側面受壓部的腦組織軟化壞死, 出現對側下肢輕癱, 排尿障礙等症狀。

腦疝需要做哪些檢查

常規檢查。

CT檢查。

治療

腦疝是顱內壓增高引起的嚴重狀況, 必須作緊急處理。

除必要的病史詢問與體格檢查外, 應立即按本章第一節降顱內壓治療由靜脈輸給高滲降顱內壓藥物, 以暫時緩解病情。 然後進行必要的診斷性檢查以明確病變的性質及部位, 根據具體情況作手術, 去除病因。 如病因一時不能明確或雖已查明病因但尚缺乏有效療法時, 則可選擇下列姑息性手術來緩解增高的顱內壓:

1.腦室外引流術:可在短期內有效地降低顱內壓, 暫時緩解病情。 對有腦積水的病例效果特別顯著。

2.減壓術:小腦幕切跡疝時可作頸肌下減壓術, 枕骨大孔疝時可作枕下減壓術。 這種減壓術常造成腦組織的大量膨出, 對腦的功能損害較大, 故非迫不得已不宜採用。  

3.腦脊液分流術:適用於有腦積水的病例,
根據具體情況及條件可選用①腦室腦池分流術;②腦室腹腔分流術;③腦室心房分流術等。

4.內減壓術:在開顱術中遇到腦組織大量膨出, 無法關閉腦腔時, 不得不作部分腦葉切除以達到減壓目的。 但這只能作為一種最後的方法來考慮。

相關用戶問答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