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行母乳餵養不僅會影響到嬰兒的成長發育, 甚至會影響到嬰兒的智商, 母乳餵養的孩子不但智商高, 而且很少生病或住院。
1)母乳中含有對嬰兒大腦發育有特別作用的牛磺酸——一種寶寶必需的氨基酸, 其含量是牛奶的10-30倍, 其氨基酸的成分與含量也是其他任何嬰兒食物都難以具備的。 因此, 不進行母乳餵養, 會直接影響到嬰兒的大腦發育。
2)在哺乳過程中, 母親聲音、心音、氣味和肌膚的接觸能刺激嬰兒的大腦, 促進嬰兒早期智力開發, 而這些是那些用奶瓶人工餵養的嬰兒無法獲得的。 事實上母乳餵養是開發寶寶感知、激發其人類獨有的感情和高級神經中樞的綜合活動,
3)有研究表明, 母乳餵養可以使孩子的智商提高8分。 例如, 麻省理工學院的坦恩營養組織於1992年對早產兒做了一個前瞻性測驗, 結果發現用奶瓶喂母乳的一組孩子的智商得分高於餵奶粉組的孩子。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最好堅持母乳餵養6-12月, 並認為4-6個月後才能開始添加輔食。 就是奶粉製造商也不得不承認奶粉無法替代母乳。
堅持母乳餵養的寶寶智商高
母乳餵養過程本身也是對寶寶大腦的良性刺激, 母子肌膚相親的種種交流是用奶瓶人工餵養難以比擬的。 實際上母乳餵養是開發寶寶感知、激發其人類獨有的感情和高級神經中樞的綜合活動,
媽媽的乳汁是保證寶寶健康的最佳食品, 它可以增強免疫力, 並有極豐富的營養。 據最新研究, 母乳甚至可以提高寶寶智商。 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對腦發育有特別作用的牛磺酸——一種寶寶必需的氨基酸, 它的含量是牛奶的10-30倍。 因此再也沒有比母乳更好的天然智力食品了。
有研究表明, 母乳餵養可以使孩子的智商提高8分。 例如, 麻省理工學院的坦恩營養組織於1992年對早產兒做了一個前瞻性測驗, 結果發現用奶瓶喂母乳的一組寶寶, 智商得分高於餵奶粉組的寶寶。 美國兒科學會認為最好堅持母乳餵養6-12月, 並認為4-6個月後才能開始添加輔食。
媽媽在24-28歲生的寶寶很聰明
抽樣調查結果表明, 母親在23歲以前所生的寶寶平均智商為103, 而24-28歲期間生的寶寶智商達到109.29, 但29歲以上生的寶寶又低於105。 顯而易之, 想要聰明寶寶, 那媽媽最好還是選擇24-28歲生育, 不然越晚只會埋下傷害寶寶智商的隱患。
有些女性在年輕時害怕生育帶來的疼痛, 或者是生育後造成的體型改變和衰老, 所以遲遲不肯生育, 甚至有“丁克”家族不準備要孩子。 可是到了歲數稍大, 又有了要孩子的打算, 這時候生育孩子胎兒畸形的幾率就大大增加了, 對於高齡產婦來說, 從懷孕到生產整個過程都充滿了風險。
另外, 爸爸的生育年齡也是對寶寶的智商有影響的, 最佳的年齡是30-35歲。 爸爸的精子素質在30歲時達到高峰, 然後能持續5年的高品質。 爸爸年齡越大, 寶寶智商測驗的得分越低。 如果爸爸年齡太大, 會增加寶寶患精神分裂症、孤獨症、誦讀困難、癲癇症和侏儒症等疾病的風險。